守护天空精灵 让鸟儿自由飞翔


记者 熊庆萍 通讯员 胡立才 孔阳春 周劲武

晨雾散尽,龙感湖波光粼粼,一群东方白鹳掠过湖面向北飞去。4月1日,候鸟护飞员邹小平举着望远镜,目送最后一批越冬候鸟离开,今年的“度冬之旅”再次见证着候鸟数千公里的信任迁徙。

这份跨越国界的信任,镌刻进黄冈生态修复的年轮里:35处自然保护地和280万亩湿地成为长江中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龙感湖越冬候鸟突破16万只,天堂湖再现中华秋沙鸭的“水上芭蕾”,中华最美小鸟蓝喉蜂虎栖息在红安倒水河湿地公园两岸……当北纬30°的春汛漫过长江故道,鸟类用翅尖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大别山群峰竞秀,百鸟争鸣。湿地公园天蓝水绿,候鸟群栖。

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造就了黄冈独特的“一山一水”。这座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0%,是2000多个物种生命的天堂;这方水,数十万只鸟类在此栖息繁衍,小天鹅、蓝喉蜂虎、中华秋沙鸭等均来“报到”,成为“候鸟天堂”。

“以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陆地生态保护系统和以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系统已经形成。”市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骆明正说,黄冈围绕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谋划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让黄冈成为鸟类的安居乐土。

骆明正表示,鸟类数量、种类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地方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作为武汉都市圈中绿量最大的市州、长江中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并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在石漠化严重的大别山南麓,采取“乔灌草立体种植+水土保持工程”模式,使裸露山地重披绿装;在长江岸线,以“生态护岸+景观廊道”重构水岸生态,建成滨江绿廊。

国土绿化应绿植绿,针阔叶林混交结合,净化水质,涵养水源,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全市40%以上的退化林得以修复,森林覆盖率达到40.49%(2024年监测数据)。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铸造一个个“鸟的天堂”,境内现有鸟类有333种(含候鸟),占全国鸟类的26%。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金雕、大鸨、白头鹳、白鹤、黑鹳等1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小天鹅、鸳鸯、鹰类等58种,省重点保护鸟类有喜鹊、画眉、八哥、斑鸠等70多种。

水寒草枯季节,龙感湖便成了候鸟的天堂。每年10月到次年3月,越冬候鸟超10万只,去年达16万只,居全省榜首。

作为湖北省第一家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曾经由于过度生产开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009年,龙感湖壮士断腕,4000多名渔民全部上岸,拆除3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设施给候鸟让路,对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逐步进行恢复。

2017年,龙感湖保护区管理局买断1400亩虾稻田的经营权,退耕还湿,每年留下200亩水稻不收割,作为候鸟的“专属口粮”。对1.8万亩稻田实施封闭管理,留农田中的谷粒和自然植被,营造浅水环境,成为候鸟们的专属乐园。如今13.4万亩的辽阔水域,鹭飞鹤舞,万鸟齐翔,189个鸟种在此栖息生活。

全球仅存3000余只的中华秋沙鸭,每年都会回访天堂湖,最多的一次有32只。“中华秋沙鸭对生存水域的水质要求非常高,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天堂湖国家湿地公园巡护队队长王学华说,2020年起,他们在湖面设立49个监测点,对环境及中华秋沙鸭种群栖息情况进行监测,为有效保护中华秋沙鸭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西伯利亚—澳洲候鸟迁飞通道重要节点,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退养还滩、植被恢复等湿地修复措施,恢复沿水生态缓冲带,为鸟类等动物提供更加适宜生活的栖息地。监测显示,湿地鸟类增至83种,小天鹅成群栖息,绿头鸭种群扩大3倍,白琵鹭在湿地优雅起舞。

织就鸟类保护安全网,我市采取最硬核政策,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渔还湿……出台最硬核措施,禁伐、禁猎、禁捕、禁食、禁火……通过“群众参与+部门联动+科学救护”模式,形成覆盖野生动物救助、栖息地保护、违法行为打击的全链条保护体系。

数据显示,在我们身边每消失一种鸟儿,就意味着与它伴生的90种昆虫、35种植物、2-3种鱼类随之消失,同时,每两种鸟类消失,必然会有一种哺乳类动物随之绝迹。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森防站站长胡华国说,益鸟可以防治虫害,灰喜鹊、伯劳、燕子等都是灭虫能手,啄木鸟是“森林医生”,鼠害是森林的一大祸患,而猫头鹰恰好是捕鼠健将。

为了保护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1981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确定每年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为“爱鸟周”。我省确定从1983年起每年的4月1日至7日为全省“爱鸟周”。今年是我省第43届“爱鸟周”,主题为“清除鸟网,密织法网,让鸟儿自由飞翔”。

爱鸟护鸟,构筑多元化生态链,共建和谐美丽家园。以“爱鸟周”为契机,我市开展多样化的生态教育活动。

拥有78种鸟类的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园内所有亲水平台都可以观鸟。工作人员提示,观鸟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傍晚,观鸟时建议穿着暗色系的衣物,因为鸟类视觉敏锐,鲜艳衣物会对鸟类产生刺激和惊扰。公园科普馆内,逼真的鸟类标本和可触发式答题电子屏与参观者互动进行科普。

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与库区村联合,以“四点半课堂”和“周末课堂”的模式共建“自然之家”,以孩子们喜爱的绘画、讲故事等形式寓教于乐。遗爱湖、龙感湖、天堂湖、赤龙湖等湿地公园面向中小学生开设自然讲堂,设置国学文化、户外拓展、湿地科普等丰富多样的课程。非遗工坊里,《诗经》中的“雎鸠”化作剪纸艺术,各学校组织“爱鸟护鸟”主题手抄报和绘画比赛,将生态理念融入艺术创作。

爱鸟周上,孩子们用无人机拍摄的鸟群画面,在穹顶流转,青头潜鸭翅膀搅动的不只是春水,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让鸟儿自由飞翔,每片羽翼扇动的春风定会成为生态文明最美的音符。

守护蓝天精灵,共享绿水青山!

2025年爱鸟周如约而至,让我们倾听自然的呼唤,珍爱每一份灵动的生命。看,金雕掠过云端,中华秋沙鸭踏浪起舞,蓝喉蜂虎抖落一身宝石色羽光,与湖面的春风共叙芳华。

声声啼鸣唤醒山川四季,数十万羽翅影掠过湿地晨昏。当春汛在长江故道写下湿润诗行,鸟鸣是大地最鲜活的注脚。每一阵振翅都是对自然的礼赞,每一片羽翼都在勾勒和谐共生的答案。

鸟类是生态的晴雨表,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在黄冈有一群人,他们爱鸟护鸟,用行动筑起绿色屏障,以敬畏之心呵护自然馈赠。

羽翼划过的弧线有多轻盈,守护的温度就有多绵长。在湖北省第43届“爱鸟周”,记者采访了两位护鸟人,聆听他们与鸟儿的故事。

记者 鲁娜

4月2日,望着监控里天鹅舒展着身姿,钟吸秀像在看着自己孩子嬉戏。她说:“其余的天鹅都飞走了,现在还有3只天鹅没走。”

钟吸秀是武穴市大法寺镇一秀家庭农场的顾问。因农场致力于立体循环种养生态农业,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引来了众多珍稀鸟类栖息,也成为了候鸟越冬的栖息地。每年11月,一秀农场就会迎来大批天鹅迁徙越冬,13年间从不间断,钟吸秀也被称为“天鹅妈妈”。

稻田让路为鸟留食

2009年,钟吸秀协助父亲处理农场经营的相关事宜,并开始流转土地尝试“虾稻共作”模式。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2011年夏天上万只虎纹蛙出现在了稻田里,而当年冬天则迎来了远方的来客,8只小天鹅首次在此越冬,这令钟吸秀感到格外惊喜。

“天鹅在国际上被称为‘环境的报警器’,它对水质、环境、土地、空气都有很高的要求。”钟吸秀说,天鹅的到来是对她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肯定。为此他们还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决定保护天鹅,让农场成为它们的家。

为给鸟类一个生境丰富的家,一秀农场根据天鹅等候鸟的规律安排农业生产。每年赶在天鹅来之前收割,及时上水,收割时在田间遗留部分稻谷,栽种水草,供天鹅越冬食用。虽然延误农时,造成减产减收,仍不改初衷。

2014年,来农场越冬的天鹅已有五六千只,灰雁、豆雁、苍鹭也越来越多。植防护林、修补围网、堤坝抛荒,改造田地水利系统,农场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2019年,农场被评为湖北省首批乡村小微湿地省级试点。

夏天的一秀农场格外热闹,各种鸟儿徘徊在稻田间。白鹭铺天盖地,野鸭成群结队,翠鸟随处可见,甚至还有鹰、隼、鹞等种类。而稻田里的小龙虾、鱼则成了它们的口粮。

“以前小龙虾每天有几千斤,现在每天只收获200斤。”钟吸秀介绍,自从候鸟越来越多,农场的收益锐减,但看着这些鸟儿,她觉得是值得的。

因为丰富的食物和精心的照顾,天鹅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数量也越来越多。2024年,来农场越冬的天鹅数量超过了1万只。

为了和天鹅和谐相处,钟吸秀选择“让条路”,尝试新的种植模式,利用新增的鱼塘发展藕虾共作。“没想到400亩莲藕都被天鹅吃了。”钟吸秀说,她今年打算对藕塘进行改造,明年养殖热水鱼,天鹅来了她就让,天鹅走了她再忙。

从救助一只到救助一群

2月28日,钟吸秀接到了一通来自武穴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张学军的求助电话:“有市民发现一只大雁受伤报了警,你能否到西城警务站对受伤的大雁进行救助?”

钟吸秀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黄冈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武穴野生天鹅保护分会会员。她的农场也成了武穴市相关部门指定的野生动物救助点。

2021年,钟吸秀发现来农场越冬的天鹅有一只受伤了,她决定求助这只天鹅。第一次救助天鹅,她毫无经验。天鹅怕生,也不肯吃饭,束手无策的她只能向专家请教。专家建议:你就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喂。

“我当时和老公两个人,他逮住天鹅,我就掰天鹅的嘴来喂食,快3个小时终于打开了食道,营养餐、白蛋白都喂下去了,第3天天鹅就站起来了。”回忆第一次救助天鹅的情形,钟吸秀仍记忆犹新。

近年来,因为多次遇到受伤的小天鹅、猫头鹰等鸟类,钟吸秀经过请教专家、自己学习和多次救治实践,学会了救助野生动物的技能。2023年,她被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评为“爱鸟、护鸟先进个人”。

截至目前,钟吸秀已成功救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猫头鹰等30余只,大雁、戴胜、狗獾、夜鹭等数十只。

如今农场还有一只翅膀受伤的天鹅。每天钟吸秀都会为它准备蔬菜、玉米和莲藕。玉米和莲藕颇受天鹅青睐,总是最先吃完。

“它的翅膀现在可以抬起来一些,刚开始翅膀总是拖在地上,它自己容易踩到摔倒。”说起受伤的天鹅,钟吸秀语气温柔,每次喂食时总是亲切地唤它“宝宝”。

钟吸秀不仅自己爱鸟护鸟,她还发动群众一起爱鸟护鸟,志愿者纷纷加入其中。为宣传爱鸟护鸟知识,一秀农场连续几年联合武汉道大自然工作室举行多场公益观鸟活动、湿地保护进校园讲座。2021年,农场还成为了武穴市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为青少年爱鸟护鸟教育提供阵地。

如今的一秀农场已成为武穴市的一张靓丽名片。钟吸秀说:“我会继续保护鸟儿,让农场成为它们的家。”

记者 李好

从随手记载的摄影爱好者,到冲锋在前的爱鸟护卫者,他用40余载的坚守,见证了爱鸟护鸟事业的蓬勃发展。

越过高山、涉过深水,青丝变成白发,不变的是他为保护大别山自然资源不竭奉献的初心。他是英山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山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甄爱国。

把兴趣变成专业——

“没人干,那我来干。”

1983年,甄爱国进入林业系统工作。

“其实那个时候护鸟是个冷门工作,没人愿意干,那我去干呗。”当谈及为何加入爱鸟护鸟队伍,甄爱国回忆道。

然而,爱鸟护鸟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鸟压根就不认识,更别提要如何科学地保护它们。”

1985年,为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甄爱国考取了黄冈林校,三年的学习生涯为他日后深耕爱鸟护鸟工作打下了基础。

结束学习后,甄爱国正式走上基层一线的工作岗位。也是在这里,他逐渐找到爱鸟护鸟的意义。

1999年,甄爱国时任英山县石头咀镇林业工作站站长。据护林员反映,当时在与安徽交界三村交界处有一个迫害动物的窝点,甄爱国得知后立马向森林公安反映。经调查原来是当地的村民与外地人勾结收购画眉鸟,然后贩卖至安徽以此盈利。“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打击工作。”甄爱国回想当时的场面:“看着一只只可爱的鸟儿关在笼子里,我当时就暗下决心,要帮助它们回归山林,我要永远守护好它们的家园。”

工作期间,他长期配合森林公安执法,在长江生态大保护专项行动中,利用专业优势和县野保协会平台,协助县野保站、森林公安、各乡镇林业站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活动,对鸟类进行鉴定,对猎捕、贩运、经营野生鸟类犯罪分子进行打击。2021年,经他鉴定,一个猎捕2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的犯罪团伙被绳之以法。

用专业担起责任——

“我要为爱鸟护鸟工作一辈子”

2020年全省第五届林业职工观鸟大赛,甄爱国带领团队代表黄冈市林业系统荣获第一名;2020年4月,甄爱国获“全国珍稀濒危植物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奖,并被授予“中国林业生态摄影师”荣誉称号;2022年4月获“湖北省爱鸟、护鸟先进个人”称号……40余年的工作生涯,让甄爱国成为公认的“活地图”、林业的“土专家”。

长期以来,他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助县野保站、森林公安、各乡镇林业站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活动,并倡导发起成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发展会员100多人,救助放飞鸟类9只。同时,积极开展科普知识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宣讲和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增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甄爱国努力将日常考察转化为学术成果,撰写《英山县石斛属植物种群现状及保护利用》《英山发现珍稀植物罗田玉兰》等多篇科研论文,参与编写《黄冈植物名录》,向外推介大别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动植物资源建档立卷。

如今,英山已拿到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字号招牌,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家园。2013年,英山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2016年,英山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全国“最佳氧吧”称号。

退休之后,甄爱国立刻加入谷城汉江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原本湿地公园总规鸟类名录不到100种鸟类,通过我们和当地观鸟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经记录发现了240多种鸟类,并记录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和28只黑鹳同框的画面。”甄爱国自豪地说:“虽然要向工作了40多年的岗位告别,但我的爱鸟护鸟工作仍会继续下去。守护好鸟儿的家园,也是守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认识到爱鸟护鸟工作的重要性。”

科普链接

01爱鸟周

爱护鸟类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爱鸟周”源于1981年,最初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而设立。

1992年,国务院批准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每年4月1日-4月7日是湖北省的爱鸟周。今年是我省第43个“爱鸟周”,以“清除鸟网 密织法网 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

        

        02我国鸟类

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游禽:对喜欢在水中取食和栖息的鸟类的总称。游禽种类繁多,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包括雁鸭类、鸥类等。如天鹅、大雁、鸳鸯、鹈鹕、海鸥等。

涉禽: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如鹭类、鹳类、鹤类等。

攀禽:吃鱼的翠鸟,吃毛虫的杜鹃,学人说话的鹦鹉,专吃蛀干害虫的啄木鸟以及雨燕、戴胜、夜鹰、蜂鸟等都属于攀禽。

陆禽:主要在陆地上栖息。体格健壮,翅膀尖为圆形,不适于远距离飞行;嘴短钝而坚硬,腿和脚强壮而有力,爪为钩状,很适于在陆地上奔走及挖土寻食。如松鸡、马鸡、孔雀等。

猛禽:包括鹰、雕、鵟、鸢、鹫、鹞、鹗、隼、鸮、鸺鹠等次级生态类群,均为掠食性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是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有绰号称为“战斗机”。

鸣禽:约占世界鸟类的五分之三。鸣禽的外形和大小差异较大。小的如柳莺、绣眼鸟、山雀和啄木鸟;大如乌鸦、喜鹊。几乎分布全中国。鸣禽的食性各异。


        03黄冈境内鸟类

现有鸟类有333种(含候鸟),占全国鸟类的26%。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金雕、大鸨、白头鹳、白鹤、黑鹳等1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小天鹅、鸳鸯、鹰类等58种;省重点保护鸟类有喜鹊、画眉、八哥、斑鸠等70多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