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胸口肿瘤压迫肺部 市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妙手摘“瘤”

患者胸口肿瘤压迫肺部

市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妙手摘“瘤”

    本报讯 (通讯员何幸运 刘正爱)“伤口恢复得蛮好,多练习深呼吸,注意休息。”近日,小萱(化名)的父母带着她来到市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胸外科病区进行术后复查,医务人员为她检查伤口并叮嘱注意事项。20天前,她在这里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手术治疗。

    家住黄州的初中生小萱今年 15 岁,一年前开始偶有胸痛,父母一度以为是学习压力所致,并没有放在心上。随着胸痛不断加重,一家人辗转了多家医院后,均诊断为纵隔肿瘤,且压迫贴近肺组织,需要实施开胸手术进一步确认性质,考虑到手术费用、就医便利等原因,他们最终来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选择在本地接受治疗。

    市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负责人李剑介绍,纵隔主要是指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区域,可以理解为两肺之间的区域,分前、中、后三个区域,内有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和器官。纵隔肿瘤就是长在这个区域的新生物或囊肿,主要以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为主。

    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传统开胸手术会带来 20—30cm 的切口,李剑决定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纵隔巨大肿瘤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通过在剑突下作一个 3厘米切口,并在左胸及左右肋弓下分别作 1厘米切口,置入胸腔镜后,可巧妙地将肿瘤切除和取出。随后,小萱如期接受手术,但术中发现情况更为复杂,巨大肿瘤不但挤压了左肺,还与肺门、头臂静脉、胸壁等组织紧密粘连导致分离过程极为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肺组织或大血管。

    历经 3 个小时的细致操作,这个直径约8.5 厘米的肿瘤在胸外科团队的逐步分离下,一点点露出“庐山真面目”,滋养它的血管也被逐一结扎,最终被成功取出,肺部等周围脏器组织、血管均无受损。

    病理检查显示小萱的纵隔肿瘤为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无须后续特殊治疗,一周后顺利康复出院。

    李剑主任提醒大家,纵隔畸胎瘤是发生于纵隔内的一种胚胎性肿瘤,好发于 20 岁至 40岁青壮年,约占纵隔肿瘤的 10%,以良性居多。多数患者初始没有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后期随着肿瘤逐渐长大,可压迫或侵犯邻近器官甚至恶变,可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因此,对于畸胎瘤,早期发现尤为重要。

编辑:马艳明 胡小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