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淋山河镇吸引能人返乡创业—— 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团风县淋山河镇,曾经的范家湾村部如今充满了现代工业的活力。

3月12日,在湖北黄冈倍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厂房内,20多名技术人员熟练操作着数控车床、铣床、钻床以及焊接设备,专注生产SR喷涂自动化设备和电梯驱动系统设备。

这家高新企业由淋山河镇返乡能人创办,2024年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上缴利税150万元。

自2021年起,淋山河镇紧紧抓住“引凤回巢”工程这个有力抓手,针对建筑业、茶产业、种养业等特色领域,大力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这些能人的回归,如同源头活水,为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过去4年里,淋山河镇引入近500家企业,累计税收1.1亿元。

从“劳务输出”到“产业集聚”蝶变

淋山河镇素有“中国建筑之乡”的美誉。然而,曾经大量建筑企业外流,使得乡村产业出现空心化现象。为了改变这一局面,2021年,镇委和政府启动“建筑总部经济”计划。他们凭借浓浓的乡情和有力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建筑能人返乡注册企业。

截至2024年底,淋山河镇已累计成功引进建筑及关联企业471家,业务范围覆盖工程承包、劳务分包、建材供应等多个领域。在2024年度,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就有15家,其中湖北龙世达置业有限公司更是以1500万元的纳税额位居全镇之首。

返乡创业的徐友明成立的湖北龙世达置业有限公司,不仅开发了澜泊湾小区,还带动260名村民就业,让他们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该公司还成功中标团风中学整体搬迁工程,工程投资4.6亿元,这一成果彰显出公司强大的实力。

淋山河镇还积极建设建筑业产业园,推动企业之间实现强强联合,形成以大带小的联合体,携手“出海”闯市场。同时,配套发展建筑劳务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目标是在5年内吸引500家建筑企业落户,进一步壮大建筑产业规模。

从“传统种植”到“绿色经济”跨越

淋山河镇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精心打造“南茶北果中休闲”的产业布局。

五云山村通过引入湖北团茗茶叶公司,建成了2000亩高标准茶园。茶园采用先进的滴灌系统和有机肥管理方式,实现了科学种植与高效生产,年产值突破600万元,不仅带动村集体增收8万元,还让村民户均务工增收超过6000元,切实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科技的力量为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质生产力。新华扬集团在宋岩村投资6000万元建设酵素茶基地,将生物科技与传统制茶工艺巧妙结合,打造出现代科技农业示范项目。宋岩村的千亩茶园通过荒山复绿,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分散经营”到“智慧农业”转型

在种养业领域,返乡能人带来了创新的发展模式。在五云山、邹冲、九仙山、王家垇、眠龙等13个村,他们组织种植了5000亩品种优良的黄桃。

如今,黄桃年产量达到250万公斤。全镇统一种植标准、注册商标、包装以及采摘销售价格,让这小小的黄桃声名远扬,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名片。

富溪生态农业公司投资1100万元发展生态土猪养殖,在带动4个村80人就业的同时,还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鑫农源黄桃基地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电商直播拓宽产品销路。“鲁班红匠”团队为果农提供专业的直播培训,助力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触网”增收,让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单一生产”到 “三产融合”探索

淋山河镇深知产业链延伸对于提升附加值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

在建筑业方面,建筑总部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外溢效应,不仅带动了物流、商贸等配套产业的发展,还促使镇里新建了35个物流寄递点,完善了集镇道路和水电设施,更是投资1亿元对供水系统进行升级,让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茶产业上,团茗茶业在牛车河畔投资1.01亿元建设文旅融合项目。秉持“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年世界”的茶文化理念,他们开发了“新茶艺中心”“全茶宴中心”“茶食品(膏)中心”“保健和药用功能中心”等一系列以茶叶为基本原材料的全新品牌和品种。如今,精品茶叶年加工销售收入过亿元,附加值实现翻番,真正实现了茶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极。

淋山河镇通过能人返乡创业,在各个产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陈绪乐 吕露 张凤

编辑:佘筱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