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陈吉华年出栏黑山羊1500余只—— 回村养山羊 乡亲“喜羊羊”

通讯员 张聪 刘佳玲

近日,在蕲春县青石镇马河村吉华黑山羊基地,羊圈儿被挤得满满当当,一只只黑山羊毛色油亮、健壮丰腴……

“这是最近刚生下来的两只羊崽,我们把它们和母羊单独圈养观察,目前,羊只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都还不错。”陈吉华轻轻抚摸着小羊羔,眼里满是欢喜。

“他乡再好,还是想回家发展”

陈吉华,蕲春县吉华林牧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青石镇马河村人。1993年,陈吉华到上海务工,干过建筑小工,当过裁缝,还修过摩托车。十多年打拼,攒下了一些积蓄。

“在外漂泊的时间越长,就越想家。”陈吉华说,“我和家人商量,想回家创业,家人们都非常支持,2013年底,我便带着全家老小离开上海,回到了家乡马河村。”

回村创业,干点什么好?马河村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由于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仅剩一些老年人在家,导致村里不少山地撂荒闲置,在陈吉华眼中,这里正是发展养殖产业的理想“宝地”。

选择了产业路径,养什么呢?“我喜欢吃羊肉,当时,大多数人都是养猪、养鸡,养羊的比较少,黑山羊营养价值很高,是羊肉中的极品,我便想试着养一养。”陈吉华笑着说。

“连续三年亏损,差点就放弃了”

2014年,陈吉华流转了160亩山地,投入30多万元,开山垦荒,辟出道路,采取散养模式,自繁自养了70多只黑山羊种羊。但由于所选黑山羊品种不佳,加之养殖技术和经验不足,连续三年亏损,眼看之前积攒的家底渐渐没了……

陈吉华说,2017年底,合作社准备关门了,但是想到一大家子人都投在这个山沟沟里了,咬紧牙关,继续再拼一把。

2018年,陈吉华专门到江苏、云南、山东等黑山羊养殖技术成熟、养殖模式先进的地区,拜师学艺。同时,找到镇村相关领导,通过多方努力,向银行申请创业贷款,引进适合本地养殖的改良品种努比亚黑山羊,基地销售额终于扭亏为盈。

2019年,他再次申请银行贷款120万元,将2栋羊棚扩建成5栋,改进了专业的养殖设备,引进羊苗1500只,并将传统的散养模式改为“70%圈养+30%散养”的科学养殖模式,黑山羊成活率达到98%。

“希望乡亲们致富路上‘喜羊羊’”

快到了喂食点,陈吉华手持大扫帚,利索地打扫完羊圈卫生,提起一桶饲料倒入饲料槽中,一只只黑山羊迅速蜂拥过来……“黑山羊主要吃粗饲料和精饲料,粗饲料可以是花生秧、稻草等,精饲料可以是糠麸、玉米、豆粕等,饲喂量要根据山羊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肥胖和消化不良。”

十年来,在陈吉华的精心呵护下,基地的黑山羊由原来的不到100只发展到了现今1800多只,其中自繁自养300余只,每年底出栏1500余只,羊肉供应县内各商超及牛羊肉精品店,远销福建、江西等地,年营收额达200多万元。

“羊肉卖钱,羊粪、羊毛也能卖钱,羊粪发酵后可以作肥料,制作生物有机肥,每年我们能获得羊粪、羊毛净利润6万余元。”陈吉华补充道。如今,吉华黑山羊基地现已发展为蕲春最大的黑山羊养殖基地,陈吉华的黑山羊养殖技术日趋成熟稳定,先后有40余户黑山羊养殖户慕名前来学习取经。

陈吉华就努比亚黑山羊养殖中如何选好址、建好棚、选好种、配好料、清好圈、育好苗、防好病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已有10多家黑山羊养殖专业户长期从他这里获得技术支撑和饲料供给。

每年,陈吉华还会帮助农户调养小羊苗,让新引进的小羊苗适应本土气候、环境后,再由各农户领回去继续饲养,避免小羊苗因水土不服、饲养不当等原因导致死亡。高峰期的时候,他一连帮助调养小羊苗1000余只。

去年,本村村民陈贵生在陈吉华的无私帮助和指导下建立了家庭农场,圈养黑山羊200余只,实现了家庭稳定增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