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河示范区:厚植绿色家底 做好生态文章 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市“新春第一会”立足黄冈发展大局,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全省支点建设大局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白莲河示范区如何在新征程上勇担使命、实干担当?白莲河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程永富接受记者采访。

程永富

白莲河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Q

问:白莲河示范区作为功能区,发展定位是怎样的?

A

答:白莲河示范区是我省唯一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命名的功能区,我们通过把准生态功能区定位,聚焦优势产业和资源要素,在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重点做好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三篇文章,推动生态产业化,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青山有价,绿水含金,为中国式现代化黄冈实践绘就绿色基底。

Q

问:生态是白莲河示范区立区之本。2024年,白莲河示范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有哪些亮点和成效?

A

答:2024年,我们聚焦主责主业,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境保护机制和“两发现一移交两报告”协同联动机制,提出“治库、治污、治域”三治联动的阶梯性、接续性、全局性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完成28件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事项整改,较好运用“两发现一移交两报告”协同机制,筹集1400万元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涉库乡镇、村组齐抓共管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和较好发挥,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成效明显,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各类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和逐步解决,水质明显提升,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白莲河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Q

问:白莲河水库拥有丰富优质的水源,在发展水循环经济方面有很大优势。请介绍一下白莲河示范区在这方面的成效。

A

答:白莲河水库库容12.28亿立方米,目前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区水质长期保持在二类标准及以上,一类水占比天数不断攀升。守好一库清水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开发利用好水资源也是我们的职责。鄂东水厂2022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原水管线于2023年11月2日向黄州城区通水,截至2024年12月底,已累计向黄冈市三水厂供水2200余万立方米。鄂东水厂建成投运将为黄州、团风、浠水等地200余万名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水。此外,我们在淡水鱼产业等方面也取得新成效。比如,我们的“鄂东青背”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建立了产品质量标准,推动出台了《白莲河青背鳙生产技术规范》,通过生态静养等方式,白莲河有机胖头鱼质量和价格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远销上海、深圳和香港等地。

Q

问:项目建设是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白莲河示范区在项目谋划和储备上有哪些成效?

A

答:今年初以来,白莲河示范区共谋划储备各类项目38个,总投资约120亿元,分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三大领域。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18个,总投资约26.4亿元;生态保护类项目8个,总投资约27.1亿元;产业发展类项目12个,总投资约66.4亿元。主要谋划项目有:

一是推进更“新”的算力中心项目。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水电水冷资源,谋划总投资约40亿元的白莲河示范区算力中心项目,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契合湖北产业发展方向,切合黄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二是打造更“美”的生态旅游产业项目。以水库大坝为核心,串联蓄能地下厂房、溢洪道等重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投资4亿元打造观澜山主题公园,建设水利综合馆、山居民宿等42个功能及景观节点,把白莲河的水利文化、水电文化和湿地公园景区呈现出来,争创4A级风景区。

Q

问:2025年是“项目建设年”,白莲河示范区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有哪些?

A

答:2025年,白莲河示范区续建项目9个,总投资约23.38亿元,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拟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约27.87亿元,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其中2025年重点建设的项目主要有:

一是亚行贷款湖北黄冈大别山生态保护和近零碳绿色发展项目白莲河示范区子项目,总投资14.53亿元,2025年下半年将实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产业发展和机构能力建设三个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白莲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投资3.26亿元的麻阳高速快岭至白莲段新建工程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下高速6分钟可直达白莲河核心区,畅通交通外循环,给白莲河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和活力。

Q

问:为确保项目加快实施,白莲河示范区计划采取哪些举措?

A

答:细化项目调度。组建项目推进专班,实行专人负责、专班运作、专题研讨、专家指导的运行机制,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我们已经建立2025年项目建设任务清单,明确具体建设目标任务,确定包保领导、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每月报送项目进展,定期晾晒工作实绩,激励比学赶超。

强化要素保障。以规划建设数字化管控平台指引,确保每个项目都能落地上图。同时通过政策性资金引导、资源盘活利用、生态补偿机制调控及市场化资本撬动,实现资金多元化保障,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区域合作。主动寻求多方支持,进行跨区域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加快项目实施进程,在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领域探索长效的项目合作模式。

编辑 | 李奕漫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商中胜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德祥 通讯员 明庭兴 付诺)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