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慈善事业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本报讯 (记者瞿玲 通讯员刘辉 邓雅文)3月10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专题工作会议上获悉,自《慈善法》实施以来,我市实施法治引领、组织培育和数字赋能三大举措,推动慈善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参与慈善活动人数突破30万人次,慈善捐赠总额连续3年保持15%以上增长。募款总额、社区覆盖率、数字公益等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在法治建设方面,全市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慈善网络,大力开展“一元公益集市”“慈善一日捐”等活动。2024年,全市参与慈善活动人数达30余万人次,募集资金超3亿元,惠及困难群体2.93万人次,慈善力量在乡村振兴、民生补短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法治引领与慈善文化双轮驱动,全市慈善事业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治”转变,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连续3年举办“中华慈善日”“湖北慈善周”系列活动,打造“东山脚下唱大戏”“水乡赛龙舟”等民俗慈善品牌,累计覆盖群众超80万人次。通过黄冈社工学院平台开展专题培训4000余人次,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民政干部法律素养全面提升。

组织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登记认定慈善组织37家,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17家组织获评3A以上等级,14家机构具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累计吸引企业捐赠10.7亿元。“阳光慈善工程”专项行动确保年报及信息公开率达100%。市慈善总会枢纽平台指导募集款物折合金额6052万元,联动实施扶贫助残项目126个。

数字赋能打造全国标杆,连续3年以4.31亿元筹款总额蝉联“99公益日”全省冠军。2024年,“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筹款9286万元,创市州历史新高。依托“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平台,建立社区公益基金2211个,覆盖率73%,居全省前列。创新推出“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孵化公益项目1361个,精准服务困难家庭、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

2025年,市民政局将紧紧围绕法治强基、组织提能、数字赋能三大攻坚方向,推动慈善事业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全市发展重点领域。通过强化法治保障、优化组织效能、深化数字转型等举措,进一步整合慈善资源,提升服务效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