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
科技创新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全市项目建设年中,科技部门如何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聚力突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姜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姜宽
黄冈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Q
问:湖北省新春第一会进一步释放了科技创新是引领支点建设第一动力的强烈信号,明确赋予黄冈科技创新协同区定位。市科技局如何紧扣定位,推进落实?
A
答:2025年,全市科技系统将深入实施科技创新“1155”行动计划(即“聚焦一个定位、紧扣一条主线、实施五大行动、建设五大功能区”)。聚焦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定位,紧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线,实施创新体系提升、创新主体提质、创新产业提效、创新平台提能、创新生态提优“五大行动”,着力打造全省融圈入廊先行区、产业协同承载区、成果转化试验区、创新人才聚集区、创新生态示范区。力争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
Q
问: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一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有哪些亮点和成效?
A
答:2024年,全市科技系统坚持以“用”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创新加快发展。全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55家、入库科创“新物种”企业140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39亿元,均居全省第4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95家,同比增长35%;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26.89亿元,同比增长9.1%。建成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促成合作1598项。
区域创新加速融合。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成为对接武汉创新资源的桥头堡,引进科技服务机构10家,孵化企业15家,落户产业化项目5个。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总投资173亿元的22个重点科技项目全部开工,其中6个项目已建成使用。黄州区、团风县通过省级创新型县市验收,总数达4家。黄冈高新区全国排名第88位,首次迈入全国百强高新区行列。
平台创新加压提质。筹备建设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创新中心,新获批大别山道地药材种质改良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中心,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破“零”。湖北万密斋中医药科创平台揭牌成立。新增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0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达54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产业创新加力推进。实施第一批19项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累计申报专利21项、制定行业标准7项、创新技术工艺14项、开发新产品27项,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27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4亿元。蕲艾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获批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总数达3个。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5.81亿元,同比增长41%,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9.5个百分点。
Q
问:2025年是项目建设年,科技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项目建设?
A
答:我们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全力以赴争资争项,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建设一批重点科创项目。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高标准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启动建设园区平台类、科技产业类、技术攻关类重点科创项目22个,推动大学科技园、医用有机硅材料等项目建成投用,建设全省示范性科创项目3个。
引进一批科技招商项目。做实建强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引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到黄冈落地转化。聚焦光电子信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落户一批产业化项目。服务推进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DSAN超疏水系列涂料黄州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开工。
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紧盯国家、省级科技创新政策导向,支持企业牵头承担科技攻关项目。构建“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专项—龙头企业重点研发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建立科技项目储备库、实施库。实施一批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Q
问:黄冈新春第一会强调,要在支点建设中勇挑重担,市科技局将采取哪些创新举措在支点建设上奋勇争先?
A
答:2025年,我们将聚焦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定位,扭住导入武汉科创资源这一重点,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这一难题,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
着力导入武汉科创资源。发挥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作用,深耕挖掘武汉这座“科技金矿”,导入高校院所、实验室、武创院等科创资源,共建高能级分平台(基地)、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科技项目落户。建强黄冈高新区主阵地,依托光谷第九园体制优势和黄冈化工园资源优势,聚焦光谷头部企业配套协作,实现产业同链、科技同创。
着力推进创新主体提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强化科创企业分类服务,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实现科技型企业量质提升。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科技领军企业实现突破。
着力推动创新平台提能。构建以技术创新中心为龙头、重点实验室为骨干、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的技术创新平台矩阵。支持湖北科峰传动创建湖北省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创新中心,指导蕲春天禧孵化园争创国家级孵化器,依托黄冈大学科技园建立船海与声学概念验证中心。建立创新平台绩效评价体系,实施“一平台一计划”,推动创新平台服务产业创新。
着力实施关键技术攻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编制重点产业创新图谱,根据企业研发需求匹配科研资源。用好市级专项科研激励资金,开展“51520”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实施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0项以上。
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研发共建“无机非金属绝缘浇注母线”智慧工厂
编辑 | 叶涵莹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商中胜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熊庆萍 通讯员付从利 严文彬)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