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洲故址——“穿越千年游东坡”之八

编者按:苏东坡居黄州四年又四个月,留下了七百余篇文章,其文学成就登峰造极。在他的文章中记载了大量的黄州历史地名。这些地名蕴含着苏东坡的文学艺术升华的轨迹,同时也展示了苏轼嬗变为苏东坡的心路历程。为了让广大的“坡迷”能够在黄州穿越千年,沉浸式地体验当年的苏东坡,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配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政府,对这些历史地名的遗址遗迹进行深入研究、考察、论证、认定和立牌工作,并将其纳入黄冈市地名文化的保护名录。为了加大东坡文化的宣传,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的“东坡黄州”微信公众号本期《穿越千年游东坡》专栏推出苏东坡文章中黄冈市黄州区历史地名遗址遗迹----新生洲故址。请大家继续关注“东坡黄州”公众号,并点击“最忆东坡”小程序,穿越更多东坡遗址遗迹。在此,诚邀广大“坡迷”亲临黄冈市黄州区,实地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新生洲故址:位于黄州区堵城镇叶路州 (经度:114.895004  纬度:30.555613 )

考证:苏东坡在《新生洲》的律诗中写到:“时复红鮀股背风,蔽遮深浪见深仁。三江自此分南北,谁向中流是主人。”南宋人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记载:“三江口:去黄冈县三十里,在团风镇之下。有江三路而下,至此会合为一。”明代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姜家洲,古名新生洲,在西北三十里三江口大江中。宋苏东坡诗曰:时复红鮀股背风,蔽遮深浪见深仁。三江自此分南北,谁向中流是主人。”明代万历《黄冈县志》中记载:“姜家洲,在县西北三十里旧名新生洲。”随后的历代《黄州府志》《黄冈县志》均记载当今的叶路洲即为历史上的新生洲。考察人员依以上史料和诗文,认定:当今的叶路洲即北宋年代的新生洲。

同时,考察人员依据南宋人王象之在《舆地记胜》和南宋人祝穆《方舆胜览》中记载的内容以及历代《黄州府志》《黄冈县志》中记载的内容,通过现场深入调研、探讨、论证。分别认定了位于黄州区域西北方向的几个苏东坡文章中记载的重要历史地名。

禹王城(女王城)故址:位于黄州区禹王街道办事处禹王城村(经度:114.882366  纬度:30.491784  )

东禅庄院故址:位于黄州区禹王街道办事处太平寺村太平寺(经度:114.937366  纬度:30.493839 )

邾城山: 位于黄州区禹王街道办事处邾城村旁黄冈城铁西站大楼南面(经度:114.848076  纬度:30.567295  )

三江驿·东坡亭:位于黄州区堵城镇西河村,是原唐宋时期上新生洲的古码头(经度:114.848200  纬度:30.567276  )

开善院故址:位于黄州区堵城镇外岭村紫竹寺周边(经度:114.884707  纬度:30.553646 )

简介:新生洲是北宋时期团风镇在举水河入江口下流最早生长出的沙洲即当今的叶路洲。苏东坡初到黄州不久,被友人邀约去新生洲游春,写下了一首名为《新生洲》的律诗:“时复红鮀股背风,蔽遮深浪见深仁。三江自此分南北,谁向中流是主人。”这首诗不见《苏东坡全集》各版本,但在历代《黄州府志》《黄冈县志》均有记载。

当今的叶路洲位于黄州区堵城镇长江边,土地利用总面积为2239.8 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以村宅基地为主,面积约为216.11公顷,道路用地面积为59.3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1125公顷;内陆滩涂用地面积为436.3公顷,环堤路全长16.4公里。产业发展叶路洲目前已入驻5家农业经济实体,流转10000亩,合作社14家,家庭农场16家。包括湖北福耕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地之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叶路天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冈雅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冈市齐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产业有黄冈市月果老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年产值2000万;三产业有雅淡生态农庄年产值80万。叶路洲(寿光)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项目是潍坊与黄冈友好城市交流合作项目的代表,是两地友谊的延续与深化。该项目由黄冈市齐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叶路洲上有六大文化:

东坡文化:大文豪苏东坡谪黄期间曾游览叶路洲,并作《新生洲》诗:“时复红鮀股背风,蔽遮深浪见深仁。三江自此分南北,谁向中流是主人。”

状元文化:清朝文状元刘子壮为了祈望雅淡洲文化昌盛,在洲中心的叶路村修建了文昌阁。

名人文化:叶路洲的名人有清朝顺治六年湖北第一状元刘子壮,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武魁元胡定泰,清光绪进士程明越、程明超(亚东草圣),辛亥革命志士吴贡三、吴崑、张鹤亭,教育家胡依默,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预少将军衔的刘少卿,世界著名油画家程犁,唐小禾。

禅修文化:紫竹寺(开善院)现状保存完好,经过人们不断的翻新、修建,成为叶路洲的代表性建筑物。代表人物:来果禅师(中国近代禅宗大德,与虚云法师同为佛门龙象。

渡口文化:叶路洲是北宋时期渡口,至还保留渡口2处,主要是叶路至团风,叶路至鄂城,每天2个班次,水上运输船只10艘,年货物运送量达4500吨。

饮食文化:叶路大蒜、叶路萝卜、叶路芝麻、叶路打瓜,叶路虾子,叶路回鱼、叶路靛料、叶路红苕等。

有关诗词:

《新生洲》

时复红鮀股背风,蔽遮深浪见深仁。

三江自此分南北,谁向中流是主人。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

其一

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其二

放船江濑浅,城郭近连村。水槛松筠静,市桥灯火繁。谁家挂鱼网,小舫系柴门。卜筑计未定,何妨试买园。

《书孟东野诗》

元丰四年,与马梦得饮酒黄州东禅。醉后,诵孟东野诗云:“我亦不笑原宪贫。”不觉失笑。东野何缘笑得原宪? 遂书此以赠梦得。只梦得亦未必笑得东野也。

《忆黄州梅花五绝》

其一

邾城山下梅花树,腊月江风好在无? 争似姑山寻绰约,四时常见雪肌肤。

其二

一枝价重万琼琚,直恐姑山雪不如。尽爱丹铅竞时好,不如风雪养天姝。

其三

虽老于梅心未衰,今朝谁赠楚江枝。旋倾尊酒临清影,正是吴姬一笑时。

其四

不用相催已白头,一生判却见花羞。扬州何逊吟情苦,不枉清香与破愁。

其五

玉琢青枝蕊缀金,仙肌不怕苦寒侵。淮阳城里娟娟月,樊口江边耿耿参。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红梅三首》

其一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自注: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其二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不应便作夭桃杏,数点微酸已著枝。

其三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丹鼎夺胎那是宝,自注:朱砂红银谓之不夺胎色。玉人頩颊更多姿。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禾农香已透肌。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记黄州故吴国》

昨日读《隋书·地理志》,黄州乃永安郡。今黄州东十五里许有永安城,而俗谓之“女王城”,其说甚鄙野。而《图经》以为春申君故城,亦非是。春申君所都,乃故吴国,今无锡惠山上有春申君庙,庶几是乎?

《书所获镜铭》

元丰四年正月,余自齐安往岐亭,泛舟而还。过古黄州。 获一镜,周尺 有二寸,其背铭云:“汉有善铜出白阳,取为镜,清而明,左龙右虎俌之。”其字如菽大,杂篆书,甚精妙。白阳,疑南阳白水之阳也。其铜黑色,如漆。其背如刻玉。其明照人微小。旧闻古镜皆然,此道家聚形之法也。

来源: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