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马玉辉)去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推开大财政体系建设这一重要改革,黄冈市是全省“全套试点”之一,红安县成为重要实践探索者。
2024年12月25日,红安县财政局局长夏仲舒介绍,该县以开展大财政体系建设“全套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推进国有“三资”清理盘活、国企功能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实践,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好成效,加快形成新的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
该县组建“1+6”工作专班,通过边学边干,集中精力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形成“1+3+4+N”工作方案,确保思路清、路径明。在工作过程中,以规划为导向,统筹财政、金融、投资三方联动,建立资产、资金、资源“一本账”,聚力“盘”活资产,推动有限资源要素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紧要环节流动。
截至目前,该县已对六大类资源资产开展三轮次全领域、动态式清理,持续完善“一账一表”,深入开展“两清两查行动”,确保“三资”颗粒归仓。
今年上半年,该县成功将2.7万余亩水面统一打包整合、集中管理,通过招标方式,遴选社会投资人红农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运营,预计可取得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收入1.5亿元以上,并成功获得融资。这是该县大财政体系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
“无米难为炊”。“三资”家底要焕发新的更大活力,离不开金融支持。通过政银互动,合力盘活现有资产,抢抓农业银行推行“三强”工程契机,乘势而为,积极与市农行签订未来五年授信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该县大财政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实践路径,达到“财政有收益、国企有资本、问题有化解、试点有突破”的综合效果。
夏仲舒说:“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扎实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在‘三变’上出实招、求突破、促成效,争取形成大财政体系改革样本,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红安答卷作出积极贡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