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 | 195米高空,探访世界最大跨度四主缆悬索桥猫道

脚下,长江如狭长的匹练,江上的轮船如缓缓移动的积木;眼前,左右各两条由钢索与铁丝网绑扎成的猫道从主塔处引出,一路逶迤向南,从最初的平行状态渐渐分出高下,至江中最大高差达13米,超过了4层楼。

记者杨辉(左)采访中铁大桥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工程师李陆平(右)。记者 周伟 摄

1月21日,记者登上195米高的燕矶长江大桥北岸主塔,走上刚刚建成的主跨1860米的世界最大跨度四主缆悬索桥猫道。凛冽的江风扑面而来,吹得人摇摇晃晃。记者手扶护栏,猫着腰在弯曲的索桥上前进。中铁大桥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李陆平说,“猫着腰才能走,这就是猫道名称的由来。”

猫道是建桥过程中的“空中脚手架”,是高空作业的主要平台。由于临近鄂州花湖机场,受航空限高、航道限宽、生态红线以及桥位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燕矶长江大桥桥型采用了世界首创的不同垂度四主缆悬索桥结构,猫道建设就是实现这一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

“以往的四主缆悬索桥猫道,都是平行设置。”李陆平介绍,“我们脚下的这条猫道,是国内首座等宽非对称猫道。每条猫道外侧距主缆中心2.0米、内侧距主缆中心1.45米,解决了单侧双主缆间距小和不同垂度导致的施工技术难题。”

在猫道上,测量负责人夏焕文手持智能测量尺,对首根过江的索股进行形变监测。在猫道建设完成后,1月7日,长3000米、重71吨的首根索股成功架设。从那时至今,他和工友一直在对索股的受力、形变等情况进行监测,并适时进行调整。他介绍,大桥的4条主缆,每条都由217根这样的索股合成,每条重达15000吨。“首根索股是主缆的基准索,基准索准到位了,后续索股的架设才能顺利跟进。”

燕矶长江大桥是武汉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支撑。大桥建成后,黄冈到鄂州花湖机场车程仅需15分钟。猫道的成功建设,标志着大桥迎来了冲刺。李陆平介绍,今年大桥将要完成主缆架设和钢箱梁架设两大工程,实现大桥贯通。

“从施工工艺和建设成本等情况考虑,大桥主跨在1200米以内,一般采用斜拉桥设计;桥梁跨度越大,悬索桥的应用场景就广泛得多。”李陆平说,“世界最大跨度四主缆悬索桥猫道的成功建设,将让中铁大桥局这支‘建桥国家队’实现更多、更远的跨越。”

编辑 | 李奕漫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商中胜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辉)图片:记者周伟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