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苏东坡居黄州四年又四个月,留下了七百余篇文章,其文学成就登峰造极。在他的文章中记载了大量的黄州历史地名。这些地名蕴含着苏东坡的文学艺术升华的轨迹,同时也展示了苏轼嬗变为苏东坡的心路历程。为了让广大的“坡迷”能够在黄州穿越千年,沉浸式地体验当年的苏东坡,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配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政府,对这些历史地名的遗址遗迹进行深入研究、考察、论证、认定和立牌工作,并将其纳入黄冈市地名文化的保护名录。为了加大东坡文化的宣传,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的“东坡黄州”微信公众号本期《穿越千年游东坡》专栏推出苏东坡文章中黄冈市黄州区历史地名遗址遗迹----沙湖故址。请大家继续关注“东坡黄州”公众号,并点击“最忆东坡”小程序,穿越更多东坡遗址遗迹。在此,诚邀广大“坡迷”亲临黄冈市黄州区,实地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沙湖故址:位于黄州区路口镇与陶店乡之间的道仁湖 (经度:114.966557 纬度:30.526844 海拔:12.6米)
考证:苏东坡写黄州沙湖的文章有五篇,即:苏东坡在《游沙湖》(有的版本称之为《书清泉寺词》)文章中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苏东坡在《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文章中描写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在《书吕道人砚》文章中记载:“泽州吕道人沉泥砚,多作投壶样。其首有吕字,非刻非画,坚致可以试金。道人已死,砚渐难得。元丰五年三月七日,偶至沙湖黄氏家,见一枚,黄氏初不知贵,乃取而有之。”苏东坡在《与陈季常书》中记载:“近因往螺师店看田,既至境上,潘尉与庞医来相会。……”苏东坡回给好友《答李琮书》中说:“江水比去年甚大,郡中不为患。见说沙湖镇颇浸居民,亦江淮间常事耳。”南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东坡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东坡尝买田其间。”考察人员查阅了《黄州府志》历代版本记载“沙湖”有关情况如下:
《一》,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2)《黄州府志》卷之一地理(乡社)P12“东弦乡,在县东三里。领城子吕、阳鱼、传黄、土圻四村。”卷之二(山川)P18“沙湖,在东弘乡二十里,宋苏轼尝买田于此。”
《二》,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6年)《黄州府志》卷之二《地理志》山川P16“沙湖在县东三十里,东坡尚买田于此。”
《三》,乾隆十四年(公元1750年)《黄州府志》山川P12: “沙湖在县东三十里,东坡尚买田于此。卷之三《地理志》(古迹)P21。“西阳废城在府治东南。……今治东南三十里有孙家嘴,枕山面河,形势足据,巴水经其下,旧名西阳河,殆其故址欤。”
《四》光绪十年(公元1885年)《黄州府志》卷之二:疆域志(山川)P67“沙湖 县东三十里,宋苏轼尝欲买田处,一名螺蛳店”。在疆域志(古迹)P97“西阳废城,在县东南。……今治东南三十里有孙家嘴,枕山面河,形势足据,巴水经其下,旧名西阳河,殆其故址欤。”P267“陶店市县东三十里。”【清代的陶店市位于历史上的(光黄古道:沙湖道)的北面。即:当今与道仁湖相连的北面】
《五》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宣统黄州府志拾遗》(建置志)乡镇:P6“宋。黄冈县。一十乡,齐安、久长、灵山、团风、阳逻、沙湖等镇。
考察人员又查阅了《黄冈县志》历代版本记载“沙湖”有关情况如下:
《一》,明万历三十六年刻印本(公元1609年)《黄冈县志》P22“沙湖在县东二十里东弦乡苏轼买田于此一云螺蛳店。”“白塘湖在县东十五里接沙湖。”
《二》,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90年)《黄冈县志》刻印本。P28“沙湖在县东二十里东弦乡苏轼买田于此一云螺蛳店。”“白塘湖在县东十五里接沙湖。”
《三》,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9年)《黄冈县志》刻印本。P44“沙湖在城东三十里,苏子瞻欲买田处一名螺蛳店。”“白塘湖在县东一十五里接沙湖。”
《四》,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黄冈县志》刻印本。P42“望城岗城东三十里”【望城岗(陶店乡望城岗村)在当今连接道仁湖的东北面】P44“沙湖在城东三十里苏子瞻欲买田处,一名螺蛳店。”。“白塘湖县东一十五里接沙湖。”考察人员测得从临皋亭故址(即:黄冈中学旧址)到当今黄州道仁湖(即:黄州沙湖故址)的直线距离为12.9公里左右。同时,考察人员认真研判了为什么苏东坡文章中讲的方位是“东南”,而在历代《黄州府志》《黄冈县志》中都记载是“东”?其原因有三:一是北宋时期的“沙湖道”是在黄州城区的东门路上,北宋时期也是“光黄古道”次道(明、清时期逐渐成为主道,当今为106国道)。2,沙湖故址(黄州区道仁湖)至今还位于“沙湖道”(当今为106国道)的南面。3,社会约定俗成:考察人员走访了106国道(即沙湖道)的陶店乡东南临近道仁湖旁边的居民,他们中的年长者至今还是依传统称黄州城在其西偏北面。考察人员根据以上历史文献及有关著作进行研讨、分析,认定:当今的黄州区道仁湖是北宋时期的沙湖遗址。
根据北宋黄州沙湖的地理位置,考察人员又通过现场深入调研、学习苏东坡著作、查阅历史文献、召开各个遗址遗迹研判会议,分别认定了与北宋黄州沙湖有关联的遗址遗迹。
苏东坡访黄氏家的遗迹:位于黄州东门路到陶店沙湖道上的陶店乡陶店村黄家湾(经度:114.963674 纬度:30.531584 海拔:18.9米)。
螺蛳店故址: 位于黄州区陶店乡道仁湖村邱店湾(经度:114.966859 纬度:30.529043 海拔:21.4米)。
沙湖道故址:位于黄州区路口镇东岭村(原戚家岭村至谢家小湾村的葇柴山)黄州东门路到陶店的老106国道上(经度:114.951830 纬度:30.510388 海拔:24.2米)。
光黄古道 :位于黄州区路口镇路口村原黄州东门路到陶店的老106国道上(经度:114.951837 纬度:30.510419 海拔:25.6米)。
沙湖村: 位于黄州区路口镇原新华村村委会(经度:114.983935 纬度:30.507004 海拔:13.6米)。
西阳城故址:位于黄州区陶店乡孙镇村(经度:115.005566 纬度:30.510157 海拔:18.9米)。
西阳古渡:位于黄州区陶店乡孙镇村巴河渡口处 (经度:115.006558 纬度:30.511374 海拔:6.6米)。
沙湖镇遗址: 位于黄州区陶店乡陶店乡政府附近(经度:114.973253 纬度:30.536173 海拔:30.8米)。
简介:沙湖因为湖里多沙而得名。北宋时期的黄州沙湖名称在明代以后演变为“道人湖”名称,在近代演变为“道仁湖”名称。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的黄州沙湖,其面积与当今的白潭湖面积相当。我们调研考证,当今的黄冈城铁东站以及路口镇沙湖村域也是北宋时期沙湖的重要组成部分。沙湖的沙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道仁湖周边近30平方里的砂子岗(麻骨石),经过千年的雨雪冰霜浸摧冲刷至沙湖。二是,当今巴河(古西阳河)泥沙的千年填埋,将当今的沙湖故址大部分已经填埋成为沙滩平原。北宋时期的沙湖镇就是旁沙湖,依托东晋西阳城故址上建成当年黄冈县的建置镇。螺蛳店是因为沙湖地区稻田中盛产螺蛳并制作田螺肉美食招待客人故而得名,也是北宋年间黄州到沙湖镇渡西阳河至蕲水县的“蕲黄道”上生意兴隆的酒店。苏东坡文章中的“黄氏家”,是北宋时期黄州沙湖道旁一户爱好文物收藏的黄氏人家。北宋元丰五年三月七日(公元1082年4月7日),苏东坡到沙湖买田,在道旁黄氏家休息,获得黄氏家泽州吕道人沉泥砚,并作《书吕道人砚》。沙湖道得名于其连接沙湖的驿道,也是北宋年间黄州到沙湖及沙湖镇主要通道。新中国成立后,沙湖道扩建为106国道。苏东坡居黄州期间,曾多次来往在沙湖道上。苏东坡在《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中有记载:“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情,故作此词。”
有关诗词:
《定风波》 公旧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书吕道人砚》
泽州吕道人沉泥砚,多作投壶样。其首有吕字,非刻非画,坚致可以试金。道人已死,砚渐难得。元丰五年三月七日,偶至沙湖黄氏家,见一枚,黄氏初不知贵,乃取而有之。
《书清泉寺词》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时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 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与陈季常三首其一》
近因往螺师店看田,既至境上,潘尉与庞医来相会。因视臂肿,云非风气,乃药石毒也,非针去之,恐作疮乃已。遂相率往麻桥庞家,住数日,针疗。寻如其言,得愈矣。归家,领所惠书及药,并荷忧爱之深至,仍审比来起居佳安。曾青老翁须《传灯录》,皆已领,一一感佩。《五代史》亦收得。所看田乃不甚佳,且罢之。蕲水溪山,乃尔秀邃耶? 庞医熟接之,乃奇士。知新屋近撰《本草尔雅》,谓一物而多名也。见刘颂具说,深欲走观。 近得公择书,云四月中乃到此。想季常未遽北行,当与之偕往耳。非久,太守处借人遣赍家传去,别细奉书。
《答李琮书(节选)》
……
知荆公见称经藏文,是未离妄语也,便蒙印可,何哉? 《圆觉经》纸示及,得暇为写下卷,令公择写上卷。秦太虚维扬胜士,固知公喜之,无乃亦可令荆公一见之欤? 子骏初见报,夺一官耳,不知其罢郡能不郁郁否? 有一书,不知其今安在,敢烦左右达之。江水比去年甚大,郡中不为患。见说沙湖镇颇浸居民,亦江淮间常事耳。临皋港既开,往来蒙利无穷,而居民贸易之入亦不赀,但不免少有淤填,议者谓岁发少春,夫淘之甚易。承问,辄及之。未缘展奉,惟冀以时自重。 谨奉手启起居。热甚,幸恕不谨。轼顿首再拜。
(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