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第一小学 冯琴
在语文课改的过程中,大情境、大任务、大单元这些热词迭出,也让一线老师感到迷茫和困惑。语文到底该怎么教?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最重要的四种能力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要抓好。所以,做好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才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
学会倾听,抓住重点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常见行为。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首先,老师要做倾听的榜样。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发表看法时,老师要认真倾听,用眼神、点头、微笑等给予回应,让学生感受到尊重。
其次,老师要告诉学生,上课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教学生抓住重点内容,比如关键词、关键句,并做好笔记。在课堂互动中,老师提问要简洁明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和思考;学生回答问题交流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倾听和判断,从中获取关键信息。
另外,听课文朗读是语文课堂的常见活动。无论是老师范读,还是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都能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场景。比如老师范读《浪淘沙(其一)》,学生通过模仿范读学习朗读技巧,体会感情,提高审美,进而形成语感。
交流对话,规范表述
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口语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就需要对其口头表达进行系统、规范的训练。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时,老师以“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为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敢表达。在表达过程中,注意引导和纠正是否完整、正确,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有了方法引导后,学生交流以“面对面”采访为任务驱动,要求学生说话声音洪亮、表达清晰、态度平和、有理有据。
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新课标重视朗读,强调在阅读时要通过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展现汉语的音韵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桥》的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了解大概内容,再简单介绍朗读技巧,以名家范读示范,然后老师针对性地指导朗读,感受人物形象,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设计的“品读语言,分析‘山’的形象,让人物更丰满”环节,让学生找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句“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说说感受。再品读老汉的语言,让学生交流体会其内心想法。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提升朗读技巧,更展现出老汉的形象,从而更珍惜阅读机会。
落笔为实,提高运用能力
“读”是知识输入,“写”是知识输出,“写”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要,能发展学生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
除作文外,课本课后习题有多种写的练习,如仿写、改写、续写等。老师要抓住每次练笔机会,将“写”落实到课文中,促进阅读与写作结合,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比如学完《三黑和土地》前三节,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用相关关键词仿写。
总之,听、说、读、写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语文课程性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长期的训练中,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