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赶车”到“感受车”

孙明菊

前些天,家住团风淋山河的婆婆打电话给我,说她前两天来黄州了一趟。她这次来黄州别无他事,只是因为爹爹的两个朋友,听说淋山河到团风的公交车开通了,一定要她和爹爹陪同去“感受”一番。于是,他们坐上了淋山河到团风的公交车,后来,索性在团风客运站转乘团风到黄州的公交,到黄州一游。

婆婆说,公交车真比以往的中巴车好多了,车身宽、冷气足、干净又安静,车速不急不缓的,沿途还播报上下车的站点,没有以前中巴车拉客、卖客的现象。她还让我也去乘车感受一下。

说起搭车,我有很深的情结。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还在奶奶身边读小学,父母则带着弟弟到黄州谋生。每到节假日,我就搭车到黄州与他们相聚。我一个人搭车,奶奶不放心,总是找个熟人带我去。

时至今日,车站的样子早已模糊不清,而搭车时的情形和斜挂着包不断吆喝的售票员的样子,仍记忆犹新。那时,就算我把到站的时间计划得再充分,也免不了赶和挤。有大人从车门挤上车的,有小孩从窗户往车里塞的,呼叫声、埋怨声不断。现在想来,在那样的乘车环境下,没碰到交通事故,真算幸运的。

再后来,父亲带着我们全家搬迁到黄州。不想多年后,我成为了淋山河的媳妇。于是,回婆家,搭车又是必需的,虽然,之后的交通环境有所改变,但对于“搭车”,我还是很抵触。除非有便车,不是非回去不可,我仍选择不回去,也因此错过了一些团聚时光。

时光飞逝。一晃,离开故乡快40年了,即便偶尔回婆家小住,喜欢安静的我也鲜少出门。故乡的快速发展一刻没有停止,或许,久别故乡的人,都应该对故乡作出重新认识。这样,既不至于忘记老的,又不至于无视新的。

我想,我一定会听婆婆的话,改天一定去“感受”一下家乡的新变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