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寻心中的“她”,周末一大早我就被父母硬拽上车,连同姐姐和小外甥东东,一家人浩浩荡荡地从武汉赶赴红安钓鱼台参加相亲大会。
红安钓鱼台景区位于倒水河畔的一河两岸。一进景区,东东就直呼:“好大的恐龙呀。”他兴奋地围着这条霸王龙跑来跑去。导游秦女士说,这只是“引凤入巢”的点缀呢,里面的恐龙拓展营地才是恐龙研学的好场景。
此时距离下午1点半的红娘相亲大会还有3个多小时,一家人决定分兵游乐、各取所需。我和老爸沿着左侧的登山步道拾级而上,去体验“红绿古”三色文化元素。老妈和姐姐、东东直奔“梦世界亲子乐园”,放飞童趣的快乐。
伫立在倒水河西岸的两座山,一为茶山,一为白马山。茶山不高,绿色生态植被茂密,穿行其间心旷神怡。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一会就到了古色古香的八角亭阁“尚书亭”。老爸戴上老花镜,轻声读着标识牌上的载文:
耿定向,人称天台先生。今红安县杏花乡人,明代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师承大思想家王守仁,官至户部尚书。耿定向为官公正清廉、忠君爱民。当他年老辞官时,万历皇帝非常不舍,御赐“世沐天恩”以昭天下,故耿定向又称“耿天官”。1563年,朝廷受理户部尚书耿定向奏议,谕允黄安建县,因此耿定向又被誉为“黄安之父。”
耿定向辞官返乡开办天台书院,并邀请大思想家李贽、文学家吴心学等饱学之士到黄安讲学,形成了很浓厚的学术氛围,天台山由此成为大别山之文脉,炎黄学子纷纷到黄安研学,就有了“于斯为盛惟楚有材,楚亦在黄(安)”的美名。
老爸还想深究尚书亭文化,却被我拉着继续前行,因为我蓦然发现——“天下第一大铜锣”就巍然挺立在百米之遥的白马山上。
此时,景区悠扬的环绕立体声也恰好播放《黄安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歌谣唱出了这座城市的英武,唱出了红安人民的英雄。导游介绍说:长征途中,每3名红军战士中就有1名是红安人,每4名英烈中就有1名是红安籍。红安先后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
导游眼含泪花却语气坚定地解说道:“红安之红,是无数英烈鲜血和生命染红的;红安之红,是老区人民用奉献和牺牲染红的。”
沿着励志步道向上攀爬,红安铜锣宛若一座巍峨丰碑挺立在眼前:它直径7.1米,高度22.3米,既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锣”,也是大别山精神的象征,还是中国红色文化新地标。游红安必到钓鱼台,到钓鱼台必敲天下第一大锣,祈福国泰民安。
从铜锣观景平台向下看去,是一条200多米超长炫酷的彩虹滑道。正应了那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不少游客正登上彩虹滑道,追风而下,迷失在旋转感、失控感、碰撞感的激情里,感受着速度、惊险、刺激的畅快,像风一样自由飞翔。
风驰电掣地滑下彩虹滑道,迎面而来的是梦世界亲子乐园。这里面有高爬低蹦、陆地水上的40多个亲子项目。东东一身汗,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拉着老爸的手,让他陪着继续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才终于用美食把东东哄到景区的商业一条街。没多久,设在音乐喷泉广场的相亲大会现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恐龙营地、体验歼六战斗机、研学科普植物园等网红项目,看来只有等下次再来打卡了。
红安红娘牵红线,欢聚钓台结良缘。开封王婆说媒火了一座城,没想到红安红娘相亲大会同样也是火爆出圈。当红娘介绍到一位身材高挑、戴着眼镜、有着古典气质的美女时,我霎时动心了。牵着女孩的手,走下舞台的时候,妈妈眼睛笑成一条缝,东东的手掌拍得红彤彤。
红安相亲会,抱得美人归。快哉人生,不虚此行。
(文/李跃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