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令寿
来到匡山脚下的武穴市余川镇,这里的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明代吴承恩在荆府任纪善时,游历匡山的山山水水,获得灵感,写下的千古名著《西游记》。
清晨,我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推开落地窗帘,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没有边缘的水墨写意画。远山在雨雾中或隐或现,近处曲廊水榭,柳岸烟堤,农舍柴扉,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在远山和酒店之间有一条河,名为通天河。通天河是从横岗山上流下来的峡谷之溪,无数淙淙溪流汇合起来,形成众多的瀑布,飞流直下。踩着湿滑的廊道,向峡谷深处走去。入口处有一潭,清深而静缓,潭中石墩上立着孙行者的造型。只见悟空头上罩着金箍圈,戴着虎皮帽,右手搭凉棚,左手提着金箍棒,脚踩一朵祥云,作腾云驾雾状。
或许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保留着对历史的某些好奇,从面前的山水开始,来一次逆光的旅行,去寻找潜藏在山水中远处的行迹。
沿着石径小路向深山走去,峡谷里的碧波潭、仙人桥、藏密洞,这些景观名有的先于《西游记》之前,有的在《西游记》之后。走着走着你脑海里也会翻海作浪,幻化出无数的天仙地灵,妖魔鬼怪,他们在这里打打杀杀,哭哭笑笑,生生死死。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中,有一类小说称之为神怪小说,读来读去,我最喜爱的就是《西游记》。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各地在挖掘本地人文历史方面都做足了文章。当地的友人跟我谈得最多的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这位老先生是我的江苏同乡。几年前,我曾经去淮安市河下古镇瞻仰吴承恩故居,那是一座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在灯光幽暗的展厅里,目睹一块发掘自吴承恩墓的棺木残片,从灰褐色的残片上仔细辨认出“荆府纪善”四个字。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下级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贫寒。父亲吴锐为他取名承恩,希望他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但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平生不肯受人令,喜笑悲歌气傲然”,便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年过六旬时才调到湖北蕲州的荆王府做“纪善”。
“纪善”是吴承恩这辈子做得最大的官,只有八品,在官场上最卑微的,专管王府礼仪、教育。这个官职并不算太忙,闲暇之余,他便游历蕲州的大山名川。这里位于大别山余脉南麓,古时,大别山叫匡山,与庐山齐名,在长江中游下段北岸。匡山风光峻秀,地势多变,既有宽广的平原,也有崇山峻岭,还有盆地和峡谷,太平山主峰一尖,海拔1063.4米。湖泊密布,残山孤丘,夹杂其间。蕲州下辖广济(现武穴),取“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在唐朝便有“千庙之县”的盛名,寺庙林立,香火极盛。文学家大都是知情知性之人。这里厚重的佛教人文和峻峭秀丽的山川,让吴承恩流连忘返。
透过历史的烟雾,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自由的灵魂,在山涧踽踽独行。我们无法证明吴承恩《西游记》是从何时开始写的,但是这些年专家考证,《西游记》著作中的山名、水名、地名、村名、桥名、洞名等,与当地相吻合的原型景点达300多处,民间传说90多个,这显然不是一种巧合。匡山成了当之无愧的《西游记》成书背景地。
君若不信,请看《西游记》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的描写:“话说唐僧四众别了寇员外,上了大路,果然西方福地与他处不同,见了些琪花、瑶草,古柏、苍松。所过地方,家家向善,户户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见林间客诵经。”形容那楼宇“冲天百尺能凌汉,拔地千寻可摘星”。这里的“佛国”,多像当时的广济,而那“冲天百尺”的楼宇,又多像今日我眼前这烟雨中巍峨的天柱峰“真武顶”。西天取经路上,师徒四人经过的小西天、灵山圣境、通天河、仙人洞、藏密洞、清水观、猪头山、高家垸等,都在《西游记》中串联成故事的场景,活灵活现。
与《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紧密相连的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石猴的传说。在太平桥村有一座叫作“西来古寺”的“猴王庙”,始建于隋末唐初,里面供奉的是一只石猴,它最早源于一只神猴,专门为老百姓救死扶伤,帮贫济困,消灾避难。据说这只石猴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那时还没有《西游记》。“文革”破四旧盛行之时,西来古寺前任主持柯正禅大师,怕石猴遭厄运,悄悄地把它藏了起来,直到2014年6月,才重现人间。我看到的石猴约高80厘米,通体褐色,两只招风耳朵外张,戴着一顶圆帽,双手抱于胸前,两膝交叉坐在石凳上,身上布满了洞洞眼眼,记录了岁月的古旧,看上去类似于猿猴。友人告诉我,这就是“齐天大圣”的原型。柯正禅大师在临终前反复叮嘱,一定要保管好这个“齐天大圣”,不能有任何闪失。
当地传说中神猴出世,与孙行者的出生如出一辙。
在横岗山一侧,有一座山叫石门垸山,山上有一巨石约有10米高,八九个人才能合抱,中间崩裂成两块石,如同刀劈斧削,右壁上镌刻“石门”二字。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遥远得几乎无法触摸,那刻在石壁上的文字,在夕阳的余晖下渐渐暗淡起来,那一竖一横、一撇一捺中隐藏了多少秘密。当地一位老人指着断开的石壁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神猴就是从这块巨石中蹦出来的”。那是在隋朝年间,有一天晴空万里,忽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只见一道耀眼的闪电击中了一块巨石,“轰隆”一声巨响,巨石崩裂,一只猴子从中蹦出,神猴就这样诞生了。
从武穴回到武汉家中,我急忙从书架上取下尘封已久的《西游记》,第一回开宗明义写道:“海中有一座名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每天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吴承恩老先生笔下诞生的“齐天大圣”,不就是石门垸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只神猴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