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黄常州情

孙树龙

元丰七年(1084)四月,谪居黄州4年多的苏东坡得到量移汝州之命,遂沿江东下,访江州,游庐山,谒王安石,乞居常州,终获准居常。谪居之地黄州同乞居之地常州,因为东坡而亲近起来。

正是东坡告别黄州、沿江东下的时节,我专程从常州来到黄冈拜谒东坡遗址遗迹。在李君、邬君、董君等苏学专家陪同下,寻访了东坡赤壁、遗爱湖、安国寺,以及定惠院、承天寺、临皋亭遗址,无限感佩东坡在黄州的蜕变,惊艳于东坡在黄州创造的文学巅峰。

东坡《答钱世雄》《与钱济明十六首·其三》等书信,便是元丰六年(1083)给常州晋陵县人钱世雄(字济明)的回信。东坡初到黄州,“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纵然因东坡“乌台诗案”牵连,钱世雄被罚铜二十斤,但时任湖州吴兴县尉的他仍旧专门派人送信给黄州的东坡。东坡回信,称“眷待益厚,感怍不可言”。同年底,东坡因“托施宣德附书”没有回音,又致信钱世雄,关心他的生活、工作和吴江垂虹桥修复情况。东坡还为钱世雄父亲钱公辅所书的《遗教经》作跋,再次盛赞钱公辅是君子,“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

及至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东坡北归定居常州,着实是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北宋名臣钱公辅等君子风范的牵引,早就让东坡“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五行四方而无归兮,誓将此焉止息”;北归到了目的地常州,东坡就把他在黄州创作的《论语说》与《易传》《书传》等经学著作书稿悉数托付给钱世雄,可见东坡对“君子之邦”常州这位“终废之人”是何等的信任。

“忽见东平孟君子,梦中相对说黄州。”元丰八年(1085),谪居黄州时的好友、时任黄州通判的孟震(字仰之)业已致仕退休,返回老家东平(今山东省泰安市)前,特地绕道常州,看望定居于此的东坡。孟震极有贤德,朝中士大夫都称他为“孟君子”。孟震在黄州的住处有一眼清泉,逢旱不枯,逢雨不溢。东坡为之命名“君子泉”,写了《孟仰之》,并请苏辙作《君子泉铭》。在常州与孟震重逢,东坡非常开心,陪着孟震同游常州僧舍,并写下三首诗,体现了他对孟震的推崇之情。第三首诗,“知君此去便归耕,笑指孤舟一叶轻。待向三茅乞灵雨,半篙流水赠君行”,这既是对孟震的真情祝福,也表达了东坡对自己退隐常州生活的几多惬意。

东坡定居常州、终老常州,一直让后世常州人引以为傲。东坡的君子风范、文学天赋,以及他留下的紫藤、海棠、洗砚池,都对后世的常州士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对明清时期常州人文的兴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间名世谁相及,异地犹能式后贤”,千百年来,东坡文化滋养着黄州、常州,后世贤人亦景仰着东坡、礼赞着东坡。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文学家,常州府阳湖县人赵翼就是一位“坡迷”,他写紫藤花诗、作洗砚池歌、析苏东坡诗。对于东坡在黄州的诗作,赵翼赞誉有加:“余光幸分我,不死安可独”(《答陈季常》),“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此天才也”;“请看行路无从涕,尽是当年不忍欺”(《徐君猷挽诗》),“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公独未知其趣尔,臣今时复一中之”(《戏徐君猷孟仰之皆不饮酒》),“妙于剪裁,虽工巧而不落纤佻,其由才分之大也”……

黄州安国寺,是东坡的精神家园。如今,这里有一方“苏东坡禅悟初地”石碑,石碑近处还建有东坡文化展览馆。年轻的刘居士热情有加,领着我参观,帮着打卡集印,让人倍感家的温馨。正好随身携带今年初常州出版的《乡归——苏东坡第二故乡之毗陵我里》一书,于是投桃报李,把书赠送给展览馆。看着刘居士虔敬地把书放到书架上,顿感自己与黄州更亲了,与东坡更近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