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列:单腿走出精彩人生路

本报记者 方新平  通讯员 董硕 程千

“今年,我还要再开两家店!”5月9日,蕲春县向桥乡村民吴先列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今年,他被黄冈市残联表彰为残疾人致富带头人,他创办的养殖基地被市残联授予黄冈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

身为残疾人的吴先列,面对命运的不公,不屈不挠,用单腿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路。他不仅让自己走上富裕路,还带动13名残疾人就业。

年轻小伙摔伤致残

在漕河镇漕河大道有家“向桥土猪肉”店。这家店与其他店铺不同的是,店里的员工大多是残疾人。这是吴先列在蕲春县开的第3家分店。

吴先列出生于1972年,是蕲春县向桥乡棠树岭村农民。2006年,他和家人一起到麻城投资办了一家麻纺厂,不想正当企业办得风生水起之际,一次意外的摔伤,让他遭遇了劫难。

吴先列腿部从小就有骨折的痼疾,2006年再次摔伤,使得人整个左下肢全部失去知觉,后确诊为腓骨颈骨折造成腰脊骨折并脱位,病情严重可能导致截瘫,甚至有生命危险。医生建议尽快施行腰椎骨置换并截除坏肢。

在不截肢会丧命和截肢保命间吴先列和家人选择后者。

养殖黑猪走上致富路

“一个好生生的人,突然没了腿,还能做什么?”吴先列说,左腿截肢时,自己才33岁,正值青壮年,这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常常以泪洗面。

“张海迪,高位截瘫都能自学成才!何况你还有一条腿!”看到吴先列整天闷闷不乐,妻子吴仙兰和母亲便经常拿一些身残志坚的励志典型来激励他,让他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帮他走过了艰难的岁月。在母亲和妻子的鼓励下,他戴起了假肢,并逐渐适应了戴假肢的生活。

闲暇之余,吴先列开始思索,自己未来能够做些什么?“穷不丢猪,富不丢书!”是山里人家的古训,看到家里养的大黑猪,他想到了发展养猪业。

2008年,在向桥乡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吴先列回到家乡棠树岭村办起养猪场。他每天戴上假肢、拄着拐杖,给猪喂食。最开始,他只养了10多头猪,给猪喂的全是草料、菜叶子和剩饭剩菜,主打“土猪肉”招牌。他养的黑猪,肉质鲜美,市场供不应求。

棠树岭村党支部书记王金贵说,吴先列养黑猪有起色后,就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从最初10多头发展到1000多头。如今吴先列的养殖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好,客户不仅遍布全县,就连周边县市的很多养殖场老板都过来向他取经。

带领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

忙不过来,吴先列就在附近找一些有劳动力的残疾人和自己一起干。

村里的聋哑人阿毛(化名)心灵手巧,可由于残疾,无法与外人沟通,一直在家里耕种几亩田地,一年辛苦下来,除去口粮余钱并不多,家中生活十分困窘。

吴先列扩大养猪规模后,阿毛被第一个邀约到养殖场帮助喂猪。每天包两餐饭,每月工资2000元,这让过去一直吃救济的阿毛也过上了扬眉吐气的生活。

村里40多岁的阿牛(化名)存在智力障碍,尽管力气大也不怕吃苦,但苦于有力无处使,日子过得很清苦,一直是父母的一块心病。

为帮助阿牛摆脱生活上的困境,吴先列把他请到养猪场,负责采集青饲料并清扫猪圈……不仅每天有热饭热菜,每月还能拿回家2000元的工钱。

“吴先列十分关心残疾人,不仅在用工上优先考虑村里的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帮他们解决在家门口就业难题,逢年过节还经常上门送温暖。”王金贵说,为让更多的市民认可向桥的黑猪肉,吴先列2016年与食品公司合作,在向桥街道开起了土猪肉零售店,实现从产到销的一条龙发展。

2023年年底,他又在漕河镇开了一家“向桥土猪肉”店,带动13名残疾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尽管命运百般磨难,但他却从未失去志气,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单腿也走出了精彩人生!”蕲春县残联主席董健点赞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