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熊欢 潘雄
今年以来,麻城市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本地丘陵岗地多的地貌特点,组织开展芭茅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尤其针对丘岗型小流域生态流量不足、水质总体较差、生产方式粗放、生活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统筹生产、生活、生态诸要素,从小切口着手推动流域大治理。
到目前,流域内河流基本生态流量保证率达100%,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中下游监测断面水质“优良”,集聚市场主体43家,产业规模达到5亿元,农村污水治理“四化合一”、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传统村落活化利用、菊花产业创新发展、乡村治理共评共治等一批小切口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以小项目保障大安全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和基础条件,合理划分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落实底线管控任务清单为抓手,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小型改造提升项目,让流域既保持乡土气息,又守住安全底线。
清淤疏浚活“一方水系”。开展河道整治,打通水系堵点,畅通水系的“毛细血管”,累计清淤16.5公里、除杂2.8公里,新建沟渠39公里,整治塘堰41口,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全面增强,防洪标准整体提升至20年一遇。
分类施策守“一河碧水”。全面收回水库养殖承包权,对流域内12个重点水域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和每日水质监测。通过政府、能人、群众三方筹资,在流域内178个塆组分类建设“一体化”“大三格”“小三格”等分布式、小型化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2.6%。
生态搬迁护“一片青山”。结合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出台支持进城安居的综合性民生政策,引导流域上游生态敏感区的小漆园、大屋塆等村75户群众搬迁到城区,实现流域内生态环境治理上下游贯通一体。
以小整治描绘大风景
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化、特色化、乡土化环境整治,管控农房风貌、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转变群众生活方式,推动寻常可见的自然环境蝶变为吸引眼球的美丽乡愁。
治理垃圾清底色。推行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实行农户粗分类、收集员细分类,实现生活垃圾“能沤肥的”沤肥、“能卖钱的”回收、“不能沤肥卖钱的”集中转运焚烧发电。收集员对商户、单位、学校等“大客户”开展预约回收,月均回收低值物3吨以上,回收收益200元以上。推广粪污、秸秆、绿肥还田,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
管控农房增亮色。依托麻城市乡村工匠学院,培育小型化、专业化、规范化乡村建设服务团队3个82人,全过程参与流域内农房及道路等基础设施设计、施工、验收,推广农村建房图集,推动农房风貌整体改善,流域内新建农房通用图集应用率达到100%。探索乡镇政府牵头,自然资源与村委会协同监管机制,发现并拆除违法建筑133间。目前,土城、李花楼等12个示范塆组的农房风貌基本统一,成为生态田园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改善环境显特色。实施小型供水、供气工程规范化改造,流域内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水质合格率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到91%。结合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建设多彩旅游路、菊花基地、田园栈道、七彩荷塘、文化广场等绿色基础设施,有机嵌入体现当地风俗、民间传说等小景。目前,40公里多彩旅游路已串起“土城人家·水美岸绿人居地”“鸟雀归林·人水共生研学地”等多个特色景点,形成“美丽芭茅河”漫游线。
以小菊花成就大产业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依托流域内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菊花种植基础,对外开放,对内整合,打造外联市场、 内联农户的菊花产业综合体。
以“龙头引领”提升菊花品质。通过项目引导、情感召回,引进中国菊花研究会理事、开封菊花协会会长徐颂文返乡投资建设菊花高新技术产业园,一体化发展菊花科研、示范种植、精深加工、产品销售、造型布展、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业态。成功创建全国唯一菊花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今年以来开展菊花产品检验检测800余批次,挖掘和推广流域内富硒、富钼等细分品种16个,建立菊花省级地方标准1个、社团标准3个。吸引南京农业大学前来建设菊原种保护基地,年出圃标准脱毒苗6600万株,实现流域内脱毒苗全覆盖;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建设菊花创新中心和菊花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发茶用、药用、食用、酿用、保健用等14大类菊花产品1000余款。
以“三产融合”提升菊花效益。依托菊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年均10万游客游菊园、采鲜菊、蒸菊花、烘菊饼、购菊礼,同步组建“菊乡人家”电商直播间和客货邮站点,实现菊花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协同发展,就近就地实现菊花转化增值4倍以上。以绿色有机、活性成份含量高为卖点,开发菊花菜品400余款,引导流域内群众开办福菊宴主题餐厅5家,今年已实现营收22万元。
以“菊花联盟”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政府牵线、能人牵头、菊农牵手”,引导菊花高新技术产业园与流域内各村、群众按照“企业+强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共建“菊花产业联盟”,实行“四免费五统一”(免费供苗、供药、供肥、供技术,统一种植、管理、采摘、加工、销售),1300余农户变身为“菊股东”“菊帮工”“菊地主”“菊老板”,预计今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