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细细地品

9月13日,法国思想家蒙田逝世424年纪念日。如何令余生过得丰盈饱满?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灵导师”指路:你的生命不是用来消磨打发的,它优越无比,需留心对待。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的各种乐趣,就能增加生命的分量。

《热爱生命》

作者/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蒙田如生活,永远不苍老

“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种种失望。蒙田自由的和不受蛊惑的思考,对像我们这样一代被命运抛入到如此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人来说,最有裨益。”

——奥地利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

△蒙田 1533.2.28-1592.9.13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这样写信安慰一个心情阴郁的朋友:“你问我读什么书好,读蒙田吧……他会使你平静……”像蒙田这样,作为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而受到近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的人物,实在很少。

他写就的《蒙田随笔》于1580年-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此后便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范围流传,后人将其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蒙田37岁那年便继承父辈领地,扎进藏书室,过起隐居生活来了。他常常说自己不是学者,不治学,只不过“漫无计划”地偶尔翻翻书,纯属“闲话家常,抒写情怀”。

“无心栽柳柳成荫”,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他对随笔体裁运用娴熟,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如今当你浏览《蒙田随笔》,一定会忘掉了他与你之间有四百多年的时差。

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圣伯夫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蒙田身上发现自己的一小部分”。这其中的原由很简单:因为蒙田是一位真正热爱生活和懂得生活的大师,而生活,永远不会苍老。/整编自广州日报等

感悟更多● 蒙田哲思↓↓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你活得是否有意义,这取决于你的意愿,不是岁数多少。

一个人,若不学做人善良的知识,其他一切知识对他都是有害的。

看来,世界上分配得最公平的要算良心了,因为从来没有人埋怨过自己缺少良心。

礼貌无须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

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

勇敢如同其他品德,都有界线;越过界线,就走上了罪恶的道路。若不知道克制,会使勇敢变成鲁莽、固执、疯狂,到了那时就难以自拔。

婚姻好比鸟笼,外面的鸟想进进不去;里面的鸟想出出不来。

发号施令在爱情中是行不通的。

人生如梦……我们醒而睡着,睡而醒着。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陈 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