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
眉州和黄州
在东坡文化的牵引下相遇
一见如故
结为兄弟
眉州
峨眉山阴,岷江河畔,
坤维上腴,岷峨奥区。
黄州
前界大江,后倚崇阜,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究竟
“眉黄”CP为什么好磕?!
眉州和黄州
一个是文化产业步步领先的新欣之城
一个是人文历史信手拈来的名城古都
地缘相隔千里
又注定是兄弟
一个诞下苏轼
一个成就东坡
说的都是"塑料"普
诗词都背苏东坡
美女一样满街多
眉州和黄州这两座城市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且脱口而出的城市品牌,例如“CP”组合三苏祠和东坡赤壁,同为地标的东坡岛和遗爱湖,还有东坡外滩、远景楼、苏坟山等等,苏轼从少年走向文坛大将的足迹传递着眉黄这两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气息,也讲述着两地前世今生的渊源。
So
这对CP一定的好磕!
NOW,让我们翻开苏轼的人生画卷,在书香隽永的眉州和黄州小驻,细品花间诗酒,回望多情江山,聆听千年岁月传来的温柔回响。
01 眉州:一人一城的千载情缘
苏轼生在眉州长在眉州。20年,这片土地让他成长为一个生龙活虎、理想饱满、跃跃欲试的壮志青年。
苏轼从儿时起就对故乡眉州的山水无限热爱:东门蟆颐观踏青、南门逛蚕市、西门放羊骑牛背、北门摘桑葚打酸枣,这无拘无束、趣味盎然的童年生活,让他与家乡的一草一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三苏祠内的东坡盘陀像
踏足眉州,你会发现这里的方方面面都已被苏东坡承包,吃的、喝的、玩的、茶馆、旅店、学校、景区等等各处都有东坡的影子。
△华藏寺荔枝树
苏轼在《寄蔡子华》中道:“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家。”相传,苏轼在眉州亲手种了两棵荔枝树,一棵在三苏祠启贤堂前,另一棵就在华藏寺里。
三苏祠是了解三苏、学习三苏,增长知识,感受古典历史文化的绝佳圣地。当年,程夫人在纱縠行老街做丝绸生意,置办下了这五亩宅院。现在的三苏祠始建于元代,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经几百年的扩建修补,占地五万多平方米, 亭台楼阁,人工湖假山,古木参天,绿水环绕,翠竹遍布。
△ 三苏祠
现存有历代刻印的三苏文集和相关的古籍三千多件,书法拓片近五百件,历代名碑的金石碑文拓本,甚至明清时期的犀牛角杯、象牙笔筒等珍品,种类丰富,都是研究三苏的珍贵资料。
蟆颐观相传是苏洵求子的地方,观内五百年以上的银杏,古树参天;上千年的桢楠,浓荫蔽日,桂花香飘四溢;清凉宁静,沁人心脾。苏轼三父子皆曾在此吟诗作赋,学习成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词迈句依旧在此流淌,当初读书的望江楼遗迹依然存在。
△蟆颐观 赵志恒/摄 苏轼三父子皆曾在此吟诗作赋,学习成长。
《眉州远景楼记》是苏东坡关于家乡眉山最重要的作品,远景楼也因此声名远播。“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从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这是苏东坡一生至死未竟的遗憾。然而,苏东坡没有料到的是,千年之后,他的子孙会代他登上远景楼。
△远景楼,主楼共13层,高80米,裙楼5层,凭栏远眺,尽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意境。
苏坟山的清风划过翠绿的松林沙沙作响,如泣如诉。1065年,妻子王弗病逝。一年后,父亲苏洵病逝,苏轼扶丧而归。父母、妻子均安葬于眉州苏坟山。苏轼为父亲丁忧3年,手栽松树3万棵,至今仍在故土生长…
△苏坟山,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永光村,这里葬有苏洵、程夫人、苏轼发妻王弗,还有苏轼、苏辙的纪念墓,是后世祭祀三苏的圣地。
公元1056年,宋朝的春天,三苏老宅里的花谢了又开。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自己生活了20年的故乡眉州,奔向宋朝的中心。
在宦游多年之后,眉山仍是苏轼理想中的归所,《眉州远景楼记》、《和子由踏青》……时常可见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从一定程度上说,山川秀美的眉州风光、严父慈母的言传身教,加上他自身的敏而好学,才铸就了享誉九州的苏轼。亮出苏轼这张名片,眉州也正以更加自信的面貌迈向世界。
02 黄州:一城一人的涅槃重生
苏东坡在黄州4年零2个月,大体上做了4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
一头扎进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解决家人温饱问题,是初到黄州苏轼的当务之急。“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这片位于黄州城东的坡地,苏轼称之为“东坡”。
在黄州,苏轼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穿上农人的芒鞋短褂。筑水坝,建鱼池,请教老农、喂养牲口...处江湖之远,身体力行去过和百姓一样的生活。
△双清图·苏轼
他建“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雪堂虽简陋,却接纳过不少文人墨客:画家米芾曾在这儿问画说文,鄱阳的董毅夫也曾在此和歌而唱,甚至连太守徐君猷也来雪堂,和东坡一起饮酒吃饭。
△ 东坡雪堂
“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一首《耕荒田》可以窥见,他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得到满足后的快乐却很大。
当苏东坡渐渐地融于黄州,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山水,这里的田园,都给了他贴心的安慰,由衷叹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间有味是清欢
游观了苏东坡在黄州的“住”,就不得不提苏东坡在黄州的“吃”。毕竟如此努力地干活儿是为了什么?当然是“干饭”!
东坡菜多达六十六种,有三十五种在黄州研制。
即使生活困顿,他还是当起了最会生活的美食家:“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黄州的猪肉价贱如泥土,他买来用慢火清炖,自创的“东坡肉”美味无比;做竹笋烧肉时,他打油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听起来就很有味道。
黄州临近长江,苏东坡经常跑到江边垂钓,即使是有毒的河豚,他也垂涎三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与好友乘舟游赤壁,饮清风餐明月,尝鲈鱼品美酒,挥毫写下两篇《赤壁赋》,填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夜半敲门无人应,便倚杖听江声。
△《后赤壁赋卷》宋·马和之绘
作为一个爱做饭的吃货,苏东坡从美食烹饪里,把黄州生活的苦煮成了诗。
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
在与猪肉的这场对话里,苏东坡懂得了,有些事情需要等待。既然来到了黄州,那不如就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吧,只管乐乐呵呵,在江湖中踏浪。
△《东坡寒夜赋诗图》局部
于是,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苏东坡寄情山水,遍访名胜,硬是把那段苦寒的黄州岁月熬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黄州寒食林
安国寺在黄州城南,是失意的苏东坡最常去的一座寺院,在这里他认识了安国寺的住持,“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黄州安国寺青云塔
后来,安国寺成了文人雅集聚会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对饮交流,诗词唱和,参悟禅理,陶冶性情。安国寺悟道后的苏东坡,内心日趋安宁,胸襟愈发旷达。
△苏东坡王朝云平湖读书图
王朝云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的艰难岁月,为苏轼黯然的心注入新的色彩。
东坡赤壁风景区位于黄州城西。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
△赤壁景区
苏东坡偕友人多次到赤壁山矶处观赏江山风月,触景生情地联系三国“赤壁之战”写出鸿篇巨制一词二赋,自此黄州赤壁名扬天下。
△《前赤壁赋》苏轼 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惶惶4载黄州岁月,苏东坡且行且珍惜,诗酒趁年华。
从眉州孕育的踌躇满志,到被贬仕途的颠沛流离,苏轼终是在黄州把自己蜕变成了精神上超脱的苏东坡。眉黄两地,也得以缘起。
03 眉黄:跨越千里的东坡情缘
千秋已过,桑田沧海。
1000年后在苏轼遗留的城市肌理之下
现代眉州,东坡文化历经千载传承,试图连接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三苏祠、远景楼、东坡湖、东坡岛、苏坟山……构成了立体化的三苏文化地标;《少年苏东坡传奇》、苏东坡传说、苏裔苏体书法、匾联木刻、钦斋泥塑等非遗项目,从艺术的各个角度传承着东坡文化之精神;更有享誉世界的东坡泡菜,红遍四海的东坡肘子、龙眼酥等一众东坡美食。这些,让东坡文化在古今交融的东坡故里开启新的生命。
△ 苏洵、苏母、苏轼、苏辙四大文化主题公园、苏堤公园、东坡竹园……眉州城内以公园遍布,四处见绿。
△ 《少年苏东坡传奇》52集动画剧,是东坡老家文旅传媒携手功夫动漫,选取苏东坡在眉州时期的人文历史、民风民俗和生活遗迹等材料打造的城市IP。
△ 眉州文化村东坡书院、东坡区图书馆、博学书屋......假期一到,这里便成了读书人的打卡地。阅读已成为眉州人追随继承三苏文化的生活方式。
△ 东坡故里与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联袂出品话剧《苏东坡》成功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现代的黄州也处处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因千古绝唱而闻名于世的东坡赤壁,引无数游客前来缅怀;取自苏东坡名篇《遗爱亭记》的遗爱湖公园,让“城在景中,景在城中”;黄州东坡外滩是东坡精神的文化地标,宋代气质与当代风采在这里碰撞;苏东坡流传下来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更是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这些文化名片的背后,展现的正是苏东坡与黄州这座城市的千年“遗爱”。
△四年一度的东坡文化节两地轮流坐庄。
△东坡外滩,华灯初上之时欣赏到“日月同辉”的美景。
△遗爱湖公园 是世界上最大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园名取苏东坡《遗爱亭记》之意,公园里满是苏东坡的诗书遗迹,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等十二景,分别取自苏东坡诗词赋之佳句。
回溯往昔
苏轼是蛹,在眉州开启人生
苏东坡是蝶,在黄州完成蜕变
虽说岁月无情
将苏轼不断磨砺
历经三起三落
但话江山多情
将眉州与黄州紧密连接塑造出
一个互为补益的东坡文化共同体
再看今朝
苏轼已然是黄州和眉州
文化基因中最强大的组成部分
豪迈天然的诗词
与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两地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体系
东坡文化“活了起来”
眉州黄州也“连了起来”
这组CP,粉了!
来源:眉州在线
编辑:熊文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