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了!他们干了这件事!

大别山腹地,在湖北黄冈市麻城龟峰山景区几公里外,鲍家墩村村委会建在一座高台之上,两层的办公楼焕然一新。

11月3日,记者走进鲍家墩村,宽阔的马路、明亮的太阳能路灯、运动场、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排忧解难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山村基础设施差,村集体收入几乎没有,112户贫困户共计359人成了村里最需要帮扶的人。

5年、1600多个日夜,在省应急管理厅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这个昔日的山区村拔掉“穷根”,走出了“美起来、绿起来、富起来”致富发展新路子。

山下建美丽乡村,增强村民幸福感

3日上午,阳光正好。秋日的暖风吹过,鲍家墩村村委会旁的山林间,不时有鸟鸣声传来,省应急管理厅驻村工作队队长殷峻笑着介绍,“这里名叫鸟雀林,原来是个乱石岗。现在,村容村貌大变样,但依然鸟语花香。”

在殷峻的带领下,沿着村委会旁的石阶往下,半坡平台上新修建的文体广场宽阔干净,图书阅览室、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一应俱全,每到寒暑假,这里便成了村里孩子的乐园。“打球的孩子满场飞奔,十分热闹。”殷峻介绍说。

▲鲍家墩村新建的文体广场

球场旁,休闲凉亭、健身器材、老年活动室应有尽有,村民们可以在此健身锻炼。“自从文体广场建起来后,村民打麻将的少了,休闲健身的人多了。特别是夏天傍晚,村民们像城里人一样,跳起欢快的广场舞。”鲍家村村委委员何立新说。

除了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户的居住条件也排上计划。殷峻介绍,贫困户黄胜书家原是低矮的土坯房,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扶贫工作队入住后,借力扶贫政策为她申请到危房改造项目。2019年,黄胜书搬进了宽敞的新房,一家人激动得泪流满面。像黄胜书家一样,经过全力帮扶,全村还有11户贫困户实行了危房改造,“村民们搬进新家,个个乐不开支”。

殷峻介绍,5年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驻村工作队通过各种渠道“化缘”,共投入300万元,帮助村里硬化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文体广场、实施危房改造,村容村貌大为改善,特别是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大有提升。

▲殷峻(右一)到贫困户家走访

扶贫济困,除了扶贫工作队日夜坚守外,省应急管理厅机关的干部职工也伸出援手,开展各类结对帮扶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该厅干部职工累计向驻点村捐款达30余万元,募集各类物品3000余件,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现实困难。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老百姓的幸福感也稳步提升。当日,记者采访时,不少村民都夸赞说,“这几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建设下,鲍家墩村和城里的社区一样,越来越美了。”

山上建“绿色银行”,荒山茶树成“摇钱树”

人多耕地少的鲍家墩村,山林资源丰富。扶贫工作队盯住这一特色资源,改造油茶林,配建油料加工厂,建起了“绿色银行”。

八斗坳是鲍家墩村海拔最高的山林。3日下午,沿着蜿蜒陡峭的盘山公路,一路驱车上行,白色茶花点缀山路两旁,十分好看。登顶远望,漫山遍野的山茶树散落林间,给青色山林镶上了白色宝珠。

“山林是集体用地,油茶树虽然很多,但比较分散,而且很多茶树分布陡峭边坡上,村集体也不好管理,前些年,基本上是荒了。”何立新说。

守着绿色资源,却没有转化成经济效益,扶贫工作队感到十分可惜。殷峻介绍,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大家修好通林路,平整荒坡,栽植新树,共改造500亩油茶林,承包给种植大户经营,“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增收2万元。”

油茶林承包后,为了发展油茶产业,扶贫工作队还争取了5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油料加工厂,建成配套产业链。“一方面,村民可以帮助采摘油茶打工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油料加工厂务工,解决就业问题。”何立新说。

为了帮助鲍家墩村,守住这片“绿色银行”,扶贫工作队还在该村创建“省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村”,防止和减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致贫返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殷峻(右)和何立新检查应急防火设备

在村委会旁的库房内,记者看到,风力灭火机、发电机、手摇警报器、灭火毯,应急救援绳、救灾帐篷和棉被等应急救援设施一应俱全。“鲍家墩村山林多,防火防灾任务重,稍有不慎,一场火灾一场意外,就会导致因灾返贫。”殷峻介绍,省应急管理厅众多处室先后派人到鲍家墩村,对全村各户进行综合安全风险排查,并进行了600小时的实地勘察,形成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报告,将村里和村民家的各种隐患消灭在源头。

如何把扶贫和应急工作职能紧密结合起来?记者了解到,省应急系统正以鲍家墩村作为示范点,在全系统180多个扶贫点,全面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工作的开展,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阻断返贫路,衔接乡村振兴。

山外建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年收益17万元

殷峻介绍,扶贫工作队刚进村时,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少村民都“想成为贫困户”。

如何激发村民的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儿?扶贫工作队认为,脱贫攻坚,关键是激发内生动力,根本之策是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从源头拔穷根。

村民何正武家有十几亩山林,之前养鸡遇到了禽流感,再加上行情不好,欠了30多万元债务,因而成了贫困户。

“能不能在山林散养土鸡?”扶贫工作队上任队长骆效斌帮他出谋划策。“如果再亏了,我的损失谁来赔?”何正武有些干劲不足。

为了给何正武吃下定心丸,骆效斌拍着胸脯承诺:“如果再失败,你的损失由我私人负责!”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何正武建起了鸡舍,骆效斌又帮他订了鸡苗和饲料,联系销路。养鸡场重复活力,何正武家也于2016年脱贫,年收入10万余元。他还牵头成立了养鸡产业合作社,带动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殷峻(右)到何正武家养殖场帮扶

2016年底,鲍家墩整村脱贫后,扶贫工作队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只有村集体有钱了,村里的发展才能可持续。”殷峻说。

为此,扶贫工作队为鲍家墩村争取到产业发展基金100万元,加上村里投入的政策性资金70万元,170万元全部入股到村外的光伏发电项目,“光这一项,村里每年可分红17万元,村集体经济一下活了。”何立新介绍,加上油茶林的承包费和石材厂的分红共计5万元,村集体收入一年可达22万元,“这些钱80%用于村里的基础建设,以及帮扶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支出”。

村民们都说,扶贫工作队驻村5年,看得见的是村里硬件条件的改善,看不见的是村民致富劲头的提升,“鲍家墩村奔小康,扶贫工作队应记首功。”


来源:楚天都市报

编辑:孔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