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买玉,甚至买房!旅游乱象又上热搜,该咋治?

近日,王女士在网络爆料:自己在山东报名参加旅行团,前往甘肃兰州旅游,不到一周的行程一共要花费4千多元。出发前,旅行团表示旅程中要求游客进店买玉石,并告诉王女士“配合着进就行,不强制买”。但上车去往购物店时,导游要求:“一家最低最低两千,不能不买,不买不能走。”

双方争执的视频引起关注后,兰州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核查并通报相关结果:旅行社停业整顿3个月,吊销当事导游的导游证。

游客爆料:导游强迫购物,挨家挨户盯

在网络流传的视频中,王女士与导游芦某某在一个购物店中发生争执:

游客:你跟我说每个家庭必须要买东西。

导游:对啊,多多少少买一点不算是一份心意吗?你说我服务了几天,我不应该有一点点工资吗?

游客:没有我想要的东西我为什么要买?

据王女士向媒体介绍,参团费4000多块钱,10月5日出发,共六天,事件发生在行程即将结束时。

王女士:当时我从这边出发的时候,人家就说这个团是要进购物店的,配合着进就行,不强制买。然而在车上的时候,这个导游就说,一家最低最低两千,不能不买,别让我上厕所去逮你去。她挨家挨户地盯。她第一次过来,说你早买咱们早走,我们这几天都不容易,第二次她又追着我们问,你买了吗?快点买,你不买谁也走不了。这时候我就跟她发生争执了。

事发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又涉及旅行团强制购物,王女士的爆料,引起关注。

兰州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24日发布情况通报:

经调查,认定导游芦某某在10月9日导游活动中,存在变相要求旅游者消费行为。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决定给予委派芦某某进行导游活动的甘肃吉途旅行社停业整顿3个月的行政处罚。同时,按程序吊销导游芦某某导游证。

当事旅行团:游客是从其他旅行团转来的,利润很低

记者昨天尝试了解游客王女士对处理结果的意见,但未能与其取得联系。事件另一方甘肃吉途旅行社法定代表人王晶晶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位游客是从其他旅行团转来的,他们的接团价格是1380元。

王晶晶:因为他给我们交的只有1000多,为什么?因为他的4000多我不知道,他是中间转了几手。

记者:这1000多包含什么?包含他往返的路费吗?王晶晶:不包含。就是我们的行程,我们的景点门票,就这些。记者:6天的费用的话,1000多块钱,够吗?王晶晶:够的,旅游局已经调查了。对,因为我们的成本价就在1180,我们收他们的费用应该是1380,这200块钱的是利润,200左右浮动,有可能200过一二十,有可能一百八九。

网友评论

王晶晶表示,芦某某是旅行社在酒泉的合作导游,每天的导游费用200。视频确有其事,但游客断章取义。

王晶晶:我不否认的是,如果我们的游客买玉的情况下,我的导游会拿到一定的宣传费用,这是有的。也确实本身西北旅游的季节相对来说就比较短一点,从5月份开始到10月份基本上就是结束的。导服费用的话相对来说也不是很高,通过比如说是像推荐一些歌舞晚会,来给大家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导游就拿着这个,(没有逼迫)就是说你有喜欢的就买一点。

不可否认,旅行团强制购物纠纷不断的背后,反映着旅游消费市场的无序化竞争和粗放式发展。为了抢占市场,旅行社不断压缩成本,最终转移至游客身上。

王晶晶:如果把导游成本的费用核算得很高,房费、餐费、车费核算很高的话,你就不会具有市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就在每个细节上都要做到让它的成本是最低的。

旅游行业专家:要让违规从业者付出更高代价

在旅游行业研究者们看来,提升旅游产品品质至关重要,比如可以推出含有购物行程的线路,但是在购物环境、商品品质、价格控制上,应该做到规范、合理、透明,而非现在这样将游客带进封闭环境中强制购物,甚至售卖的很多是假冒伪劣产品。

网友评论

另一方面,在旅游纠纷出现之后,行政执法的同时,需要启动法律程序,让强制购物、虚标价格等行为付出更高代价。

旅游行业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一定要把市场的问题落实到怎么能够重点打击假冒伪劣和强制交易的问题。比如说对于强制交易的问题,其实刑法就有强制交易罪,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只看到了一两例这样的案例,就是以强制交易罪来判刑的导游。

一方面我们用诈骗罪和强制交易罪把它用足,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设置民事赔偿,加大百倍以上的惩罚性赔偿。我们靠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非常有限的行政执法资源,它怎么去判断数量庞大的几万家旅行社几十万条、上百万条旅游线路?加上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我们必须从真正的法律入手,现有的法律,该用的一定要用足。

曾有游客被迫买房 不买不让睡觉

旅游被迫买玉还不是最夸张的,湖南长沙的姚先生经历了一次旅游被迫买房。

有媒体报道,本月初,58岁的姚先生跟团前往山东威海乳山旅游2天,姚先生称此次旅行一切费用全免,只需预交800元,返程后这笔钱可全部退还。到达乳山后,姚先生才得知旅行团是房产公司组织的,几乎没有任何行程,还被逼不许睡觉,“买了房就让你出去玩”。

姚先生称自己曾患有脑梗,身体不是很好,经不住房产公司工作人员的逼迫,他无奈定下了一套价格为41万元的商品房,交付了12万3000余元的首付款。而姚先生的女儿说,这房买得不仅是迫不得已,而且明显比市场价贵。

媒体联系旅游组织者时,对方称,这就是看房考察团,既然来了就要支持他们工作,既然签了买房合同,想退那就要走法律程序。 可以说,在《旅游法》《导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框架下,遭遇强迫购物的游客是一投诉一个准、一起诉一个准。而个别导游仍然明目张胆,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对旅游行业没有基本的尊重,把游客当成了割一茬算一茬的“韭菜”,把赚钱的工作干成了骗钱的行当。

一个地方的旅游口碑坏了,游客可以用脚投票,换一个地方玩,最终受损失的正是旅游从业者。同样的道理,导游们如果真想增加收入,让这里的旅游业变正规、从业者有正气,才是根本的方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