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挺起了民族脊梁!

今天是9月30日

我国第七个烈士纪念日



烈士

也是人民英雄

经千难而前仆后继

历万险仍无怨无悔



列强侵略时

顽强抗争

山河破碎时

浴血奋战

他们

寸土不让

以身报国



这是“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右)和宋学义(左)。新华社发

一穷二白时

发愤图强

生死攸关时

舍生忘死

他们

心系家国

用一片丹心诠释无限忠诚



资料照片:海口市东山镇,李德清在家中擦拭儿子抗洪英模李向群的烈士证。新华社记者 曾涛 摄

他走了

留下一首歌

“逐日寇,复东北,

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白山黑水间的冬月

他带着最后一批远征部队

踏着没膝积雪艰难前行

“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

那是饱含血泪的呐喊

苦战十四年,从万打到千

年仅三十六岁

他倒在黎明之前



他叫李兆麟

是《露营之歌》的作者

东北抗联创建人之一

他走后不久

寒冬大地迎来了春天



2015年,在“七七事变”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众多游客来到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他走了

留下一件衣裳

“我至多离开三五年

你照顾好家里人”

1932年

赣州于都

车头圩大樟树下

红军战士王金长脱下外衣

交到年轻的妻子段桂秀手中

1953年

苦等20年的段桂秀

等来了一张烈士证明书

连乞讨都没说过苦的她

却在此刻泣不成声



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在擦拭丈夫的烈士证明书。新华社记者 赖星 摄

86年前

红军从江西于都河

集结出发

万里长征从这里迈出第一步

于都、瑞金、兴国等苏区县

几乎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

漫漫征途

平均每公里

就有3名赣南子弟倒下

赣州10万余人的烈士名册

32000多人几乎没留下任何信息

那张沉重的烈士证明书

有着共同的标注——

“北上无音讯”



林广东带着家人在于都烈士纪念园缅怀叔叔林罗发生(2019年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赖星 摄

他走了

留下五包菜籽

1951年12月10日

川藏线雀儿山工地

年仅25岁的张福林被巨石砸中

倒在血泊里

战友们从这个河南小伙儿的遗物中

找到五包菜籽

他生前在日记里写道

“我要把幸福的种子撒在西(青)藏高原,

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资料照片:人民解放军部队“张福林班”的战士们正在挖泥、挑土,帮助西藏人民进行建筑。新华社发

1954年12月25日

川藏公路与青藏公路同时开通

将古老文明带入新纪元

翻越14座大山,10多条大河

长眠在此的3000多忠魂

化为一路上永恒的里程桩



雀儿山下、317国道雀儿山隧道口的张福林烈士陵园。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他是张自忠、马振华、戴安澜

他是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

他是赖宁、刘海旺、谭千秋

他是罗阳、黄大年、南仁东

……

他们是再不能望这世界一眼的人

也是被十四亿人牢牢铭记的人

一串串的名字

流淌成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的英雄血脉



他们走了

可记忆没走、光芒没走

他们走了

但精神永恒、信仰永存



先烈有知应笑慰

擎旗自有后来人

李兆麟没能

等到全国的解放

坐落在松花江边的兆麟公园

却见证着这片土地

日新月异的发展



图为游客在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展区游览。新华社记者王凯 摄

王金长再也没回来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却在这片土地吹响

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贫困发生率从9.21%降至0.27%

如今

段桂秀回忆着曾经故事

身后是自家的三层半小楼



在四川德格县雀儿山下拍摄的张福林烈士陵园。新华社发(唐文豪 摄)

张福林生前

来不及种下菜籽

50年后

蔬菜合作社和蔬菜大棚

在青藏高原蔚然成势

仅四川甘孜州蔬菜年产量

就达到51.68万吨

历经灾厄而不断壮大

直面风雨却从不妥协

中华民族前行的路上

他们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他们

用无畏无私、不屈不挠的精神

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常思奋不顾身

而殉国家之急

他们

以身许国,毫不犹豫



英雄走了

留下火种、带来光明

阳光普照的大地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来源 新华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