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今日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悉,该院消化内科于红刚教授带领其团队在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领域的创新研究取得世界级成果,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出现,解决早期癌检测两大痛点,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提高早癌诊断率。
2012年我国共有6128家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由26203名消化内镜医师和14532名消化内镜护士,全年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病例2877万例。按照每年5%的增长率预测,2020年我国共有9054家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由38714名消化内镜医师和21470名消化内镜护士,全年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病例4251万例。如果按照年过40就要做胃肠镜检查标准,全国有3亿人需要做检查,而全部的消化内镜医生(仅2.6万人)需要92年才能完成,巨大的医生缺口、医生受培训程度不一导致水平参差不齐,都成为困扰。
病灶的检出高度依赖内镜医师水平,由于认知和技术因素,医师对早期胃癌的特性识别差异很大。 在认知领域,早期胃癌难以识别,因为粘膜通常仅表现出细微的变化,这就要求内镜医师必须接受良好的培训并掌握全面的知识,所以很多医生并不能完全准确的诊断是否患有早期癌,而AI技术的辅助可以有效降低对人的依赖性,缩小内镜医师检查水平,让全国的医院对胃肠镜检查的准确率保持同样高的水平,目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内镜精灵检测消化道早期癌经过临床数据统计的,准确率已经高达到92%。
目前内镜精灵已经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入量产阶段,武汉市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已经开始试用,湖北省内宜昌、孝感、荆州等地的医院也已经开始试用。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
编辑:谢梓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