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武汉市正式启动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的国家改革试点,74家医疗机构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中文翻译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医保支付方式之一。医保DRG付费是一种医保基金为患者购买诊疗服务的支付方式,按照同病、同治、同质、同价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因素,将治疗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相近的患者划分到相同的诊断组进行管理。通俗地讲,就是医保基金将相关疾病划分为一个组,进行打包付费,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项项付费。
该试点落地武汉,会给医院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带来巨大变化。
DRG将改变医保基金按医疗项目付费的模式,转向按病组付费,将药品、耗材转变为成本,促使医院、医生改变以往给患者开“大处方”,用贵重药品、耗材和大型检查设备等不合理医疗行为。
DRG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部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级统计师胡靖琛认为,医保DRG付费的实施将让医院和病患实现良性循环的“双赢”结果。医院为了节省药品、耗材等成本支出,必须努力提升医生的技术水平,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也将随之不断提升,从而让患者以合理价格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据介绍,武汉市去年下半年就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等3家医院先行开展了医保DRG付费模拟测算。
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医保DRG付费试点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模拟测算,与现行付费方式进行对比,其中两家医院医保总额预算减幅明显,一家医院减少医保支出达1.11亿元。
为了做好前期探索,74家试点医疗机构涵盖了综合、专科、妇幼、社区、民营等全体系医疗机构,让试点样本更加全面;同时还要求试点医疗机构在同类机构中规模大、病种覆盖全、信息化基础好、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高,让试点数据收集没有障碍。
医保DRG付费能倒逼医院降低成本,但不少人担心这是否会导致医院为控制成本而减少治疗,或者将小病当作大病治。
对此,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版”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已有顶层设计,为避免并遏制可能存在的医疗机构选择轻症患者住院、推诿重症患者、升级诊断和服务不足等现象,将建立医保DRG付费监管考核制度,确保医疗机构产生期望的医疗行为改变、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合理支付。
同时,医保DRG付费监管考核不光侧重结果,更重视过程,包括实时监管和事后监管——对门诊患者或出院患者的诊疗过程和结算信息进行审核、稽查,发现不合理行为或不合理费用,对不合理行为或费用不予付费。
据了解,武汉市将在3年内有序推进医保DRG付费工作,将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都纳入医保DRG付费试点。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