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生活最幸福?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3月20日国际幸福日前夕,记者走访了全国多地居民,记录下他们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大欢喜”。
立业成家:他脱贫了,还娶了媳妇
30岁的罗科乔,还沉浸在“双喜临门”的愉悦里。去年,家住云南宣威市来宾街道的他,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娶上了媳妇儿。
十年前,罗科乔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欠了不少债。去年,在政府的补助下,罗科乔家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保障房。更让他高兴的是,有了保障房就等于有了婚房,他和女友结婚了。
按照计划,宣威市将在今年整体脱贫。如今,罗科乔是昆明的一名快递小哥,“这几年政策好,我现在每月能赚三四千元钱。”
罗科乔觉得很满足,“幸福就是有事做、有钱赚、有人爱。”
心怀梦想:他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16岁的张天行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读高一,父母都在昆明打工。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家里比较贫困。
从初中开始,他就得到学校的各类补助。不仅不用交学费,每学期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和贫困生补助共2500元。
会泽县教育局局长张宏介绍,目前全县高中阶段有21116名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501人。为了确保“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去年为19457人次减免学杂费1194.93万元,发放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费补助、国家助学金总计超3000万元。
对张天行来说,幸福就是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听课,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我的目标是北京大学。贫困没有什么好怕的,我会凭借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家庭、改变命运。”
稳定就业:她告别校园,有了启航的新方向
大四学生田花为找工作在北京和家乡宁夏吴忠市之间来回奔波。2019年春季,当她接到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面试通过的电话,立马和家人分享了这个令人喜悦的消息。
“就业落妥了,能静下心来享受学生时代最后的时光,就是最大的幸福。”即将大学毕业的田花说。
当地政府数次举办大型招聘会,为像田花一样找工作的同学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这份工作特别满意,地点离父母近、工资在当地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和我所学的专业相关。”田花说。
“希望以后努力工作,为自己和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也为社会做贡献。”千千万万像田花这样的大学生,正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老有所养:他说,家财万贯不如一间“幸福屋”
不久前,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的农村老人粟克容录了一段短视频发在网上。视频中,他念了自己写的打油诗:“万贯家财不是福,寂寞孤单才是苦。儿女不在身边住,多亏有了幸福屋。”
这是粟克容内心的真实写照。今年70岁的他住在洞庭湖畔的农村,两个儿子都在外工作,日子曾过得十分单调。
鼎城区的农村有许多像粟克容的这样的空巢老人,为了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当地政府在各村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取名“幸福屋”,娱乐室、阅览室、棋牌室、休息室、医务室和室外活动中心应有尽有,老人们几乎每天都聚在这里。
粟克容说,村民们常常把自家的农产品带来给大家加餐,每天只需支付1元钱,就可以吃到丰盛的午餐,暖气、水、电、活动场地等全部免费。对老人们而言,有事做、有人陪,就是暖意融融的幸福。
奋斗人生:他们的好生活,靠自己打拼
上午10点多,在山东青岛工作了10多年的外卖骑手吴成棚和妻子原蕾,给电动车充好了电,开始一天的忙碌。从2016年入职到2018年9月,两人累计配送距离接近10万公里。
奋斗终有回报——每个月,两人都有1万多元的收入,不到两年,他们就在老家买了房和车。
“现在给我们笑脸和‘谢谢’的顾客越来越多了。”对奋斗者的尊重与认可,让原蕾夫妇拼搏劲头更大。他们的大儿子已经9岁,原蕾怀上了第二胎。“我觉得很幸福。靠自己打拼出好生活,不依赖父母,和老公上下班都在一起,挺好的。”
谈到肚子里的宝宝,原蕾有点羞涩,“最好是个姑娘吧,这样就儿女双全了。希望他们将来努力奋斗,一家人开心、健康。”
编辑: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