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地政府开门接受监督,让项目招标更阳光

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中心项目要招标了。一大早,74岁的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镇村民杨远华搭乘公交车赶到该市公共资源招投标大厅,和镇里4位村民一起,对项目开标全过程进行监督。在现场看到电脑随机抽取评委、全电子流程开评标后,杨远华连连赞叹招标过程的公开透明。

群众监督员在视频监控室监督评委评标

一直以来,政府公共资源交易由专门部门来进行招投标,信息发布、评标开标、项目施工等事项被许多民众视为“神秘地带”,甚至认定是“暗藏猫腻”。这影响了交易机构的声誉,也损害了政府机关的社会形象。如何有效提高“神秘地带”的“阳光值”,这是政务机关一直努力的目标。

市民监督员在监控室监督评委开标

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中,潜江变被动为主动,向公众打开大门,实现交易电子化、流程全公开、标后严管控,邀请市民参与并监督。这一微小的改变,让社会监督贯穿招投标活动的全过程,让“神秘”与“猫腻”在阳光下变得透亮。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打造阳光透明政府就是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说,只要政府机关找准公众关切点,加强与社会沟通,让群众零距离感受政府工作,就会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

政府打开门 市民来监督

“我们的还建房由谁来做,工程招投标是不是公正,评委是谁、怎么选定的、如何在评,中标企业到底有没有实力?”2018年4月,市民监督员、渔洋镇双马村党支部书记郑承东受返湾湖拆迁群众的委托,现场监督了2.5亿元的返湾湖还建房工程项目招投标全过程。

市民监督员现场监督开标情况

“为了返湾湖湿地生态修复,800多户村民搬了家、退了田,新小区一定要建好。我要当好‘千里眼’,让老百姓放心。”郑承东不仅监督了开标、评标当天的全过程,事后还经常前往项目现场监督中标单位施工。

在潜江,还有一批像郑承东一样活跃在招投标监督一线的市民。去年4月11日7时40分,郑承东和11名市民监督员一道,在交易中心领到聘书,成为潜江首批公共资源交易市民监督员。在潜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大厅的门口,公示了12名市民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市民监督员检查企业标后履约情况

这些市民监督员既有基层社区、村的书记,也有媒体记者、律师及企业家代表。市民监督员可参与项目开标、评标、标后履约等招投标全过程,也可通过收集社情民意,将市民对项目的要求和评价反馈给政府并提出改进建议。

“监督现场一律不准接听私人电话。”这个规范的实施,起源于市民监督员傅海棠的一次“暗访”。傅海棠经常“不打招呼”暗访开标现场。他发现,潜江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下称监管局)工作人员在监督开标现场时,接听了一个私人电话,他在监督纪实中记下了这个细节。该局以此为契机,对工作人员履职行为进一步规范。

《招投标全视角:开标现场看一看》直播现场

除了固定的市民监督员,监管局还在微信公众号的“活跃粉丝”及招标项目所在地征集临时监督员,参与重大民生项目的招投标监督。1月8日,一档名为“招投标全视角:开标现场看一看”的视频在潜江当地成为热点。这是一场邀请网友用手机“去现场”见证开标会的网络直播。

“公共资源属于公众,公共资源如何交易,社会公众有知情权,同时只有公众参与其中才能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公信力。”潜江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吴明星说。

他坦言,过去公共资源交易鲜有请市民来监督的情况,一方面,招投标改革初期,技术和制度还不够成熟,招投标监管存在漏洞,不敢开门;另一方面,开展招投标工作,涉及的主要是招标方和投标方,不需要公众参与,不必开门。“也有些领导怀疑有没有这个必要,也有领导提醒我们不要太激进、步子不要迈得太大。”

吴明星说,事实证明,群众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开门履职非常有必要!事实也证明,招投标整个过程都经得住阳光直射!

审批做减法 服务做加法

“开门履职,既是监督我们的工作是否合法合规,更是要通过监督,促进我们更好地服务项目和市场主体。”吴明星说。

“工程施工项目合同估算价达到多少,必须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答:400万。”“进场招标最少需要多长时间?”“答:最少需要23日。”潜江市国土整治局招标人代表刘先生在《招投标100问》口袋书上看到这些问题与答案时,向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这本口袋书太实用了,里面的问答简洁明了,图文并茂,解答了我们很多的盲点、疑点问题,还方便携带!”

潜江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针对招投标活动中常见的疑问困惑,编写了《招投标100问》实用指南,并在媒体开设专栏,分期分批进行解答。这本口袋书向各招标人、投标企业、代理公司等市场主体免费发放。

“遵法守法,必须首先知法懂法,入脑入心,才能入行。”吴明星表示,《招投标100问》实用指南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高度精炼相关法律法规,创作编配了一系列漫画,形象生动。

优化服务做加法,行政审批做减法。为了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获得感,潜江市公共资源局充分运用科技化手段,做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前我们办事需要携带很多资料,准备起来很复杂。推行‘无纸化’交易、视频会议远程评标系统后,既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还能少跑很多冤枉路。”潜江一投标企业代表王先生说。

“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我们推行‘无纸化’交易、视频会议远程评标系统,率先在全省实现CA互认,推行电子中标通知书。”吴明星说,据测算,该举措实施后每年可为市场主体节约资金近400万元。取消网员收费,降低平台信息服务收费标准(一律减免30%),每年减少收费近百万元。

对此,投标单位与招标单位都有共同的感受:电子化、无纸化不仅让企业少跑路、少打印,节约了时间和办公成本,也让招投标过程更加规范、结果更加可信了。

数据显示,2018年,潜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进场交易项目403个,交易额达47.89亿元,为政府节支5.2亿元,切实达到了节支增效的目的。

全程找“猫腻” 信息晒阳光

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牵着市场,如何建立规范透明的综合监管体制?

“将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引入公共资源招投标全流程。借助数据比对、推送等功能,在招投标事前、事中、事后等各阶段中寻找‘猫腻’。” 监管局副局长张后标给出答案。

1月9日9时20分,5名“市民监督员”亮出身份,走进潜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开标大厅,观摩潜江作为项目主场、宜昌作为项目客场共同实施的“总口农场史馆广场建设项目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现场。参与这场远程异地评标的5名专家中,有2名由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随机产生,负责在当地评标。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我们通过远程音视频和评标数据交互,与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同完成这一项目的评标,可以有效避免本地‘熟人圈子’的影响。”

潜江是湖北省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试点县市,积极推广电子招投标,所有招投标行为数据都网络留痕,若出现投标文件制作编码、造价软件编码、IP地址、CA锁号等一致的现象,一律认定围标串标;若发现投件文件多处错漏一致,也视为围标串标。以技术手段识别违规行为,提高了精准率,节省了办案成本。2018年以来,该市以技术手段查处56家围标串标企业,超过近10年查处的围标串标总数。

“之前,一个评标专家在开标大厅门口与招标方工作人员握手寒暄,被监控发现后,局监督人员要求该评委回避,重新抽取一名评委。”张后标介绍。

在监控室,记者看到了一楼停车场、开标大厅、二楼三楼走道及各个办公室区域人员流动、环境状况,在卫生间还安装了手机通讯屏蔽设施。

在评标室,一格格独立分区的工作台坐落其中,评标专家用各自密码锁进入评标系统,所有评标过程都在网络留痕。

网上投标方便了投标人的同时,也让企业信息晒在“阳光下”。2018年5月,吉林某企业投标该市城东物流G50桥项目,该市通过数据比对和实地核查后确认该企业存在业绩造假,企业由此被罚33万元,一次性记不良行为12分,录入省招投标信用信息平台“黑名单”。

在事后阶段,潜江借人脸识别、二维码等信息手段,对中标单位实施智能监管,以防范违法挂靠、转包、分包等行为。

网民监督员检查中标单位“人脸识别打卡”情况

2018年12月21日,一则对湖北昌盛建筑公司的处理通报挂在了湖北潜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首页,原因是其未按照要求及时安装“人脸识别打卡机”。潜江市通过抓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到岗情况,在项目现场实施“人脸识别打卡”,来监督企业是否履行投标承诺,是否存在转包等违规行为。

不仅是“人脸识别”,潜江还对重点项目制作了“招投标电子身份证”。吴明星说,项目周边的市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查询批复、招标公告、评标结果公示、中标公示、合同履约等内容,这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随时随地监督公共资源交易项目。

返湾湖拆迁户柳宗柏,每天都要到安居房施工现场看一看。柳宗柏说:“有了这个电子身份证,我们就能监督是不是这个企业在施工,工期有没有往后推,知道项目信息看到施工过程,我们心里很踏实。”

来源 | 人民网-湖北频道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