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GDP降0.1个百分点 减少6367亿去哪了?

○ 第一产业增加值下调3368亿元对2017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影响最大。原因在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农业与部分服务业数据进行了修订,但由于公布时间节点不同,这部分下调在初步核算中没有使用

○ 除受普查数据因素影响外,资料来源差异、核算方法差异、行业分类差异等也会导致年度GDP的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存在“误差”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对2017年GDP数据的最终核实,2017年,GDP现价总量为82075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63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比初步核算数下降0.1个百分点。

减少的6367亿元去哪了?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的最终核实数为62100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少了3368亿元;第二产业的最终核实数为332743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少了1880亿元;第三产业的最终核实数为425912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少了1119亿元。

从核算结果看,并非所有行业的数据都是减少的,有些行业的最终核实数与初步核算数相比则有所增加,比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

第一产业的最终核实数据明显减少,对GDP最终核实总量的结果影响最大。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副教授李昕表示,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农业与部分服务业数据进行了修订。2017年最终核算数据显示,农业增加值下调3368亿元。由于公布时间节点不同,这部分下调在初步核算中没有使用,而体现在了最终核算之中,这导致了数据落差明显。

在李昕看来,除受普查数据因素影响外,受资料来源差异、核算方法差异、行业分类差异等因素影响,也会导致年度GDP的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存在“误差”。

从资料来源看,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数据的资料来源不尽相同,最终核实的数据更加详细具体。例如,初步核算中行政管理部门数据主要来自行政记录,而最终核实的数据除来自行政记录,还包括部门年度财务统计与财政决算资料。

从核算方法看,初步核算相关价值量指标利用了不变价推算现价,含有一定的推算成分,出现偏差的概率较最终核算要大。

从行业分类看,最终核算较初级核算具有更细分的二级行业数据信息,数据可靠性更高。

当然,如何进一步缩小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数据之间的“误差”,也是统计部门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提高初步核算数据的可得性与准确性,对于减小‘误差’、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是十分有帮助的。”李昕建议,在开展统计工作中,要加强不同来源的基础数据的交叉检验,保障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可比性与准确性,如GDP数据与用电量、货运量等行政记录数据。

服务业部门增加值核算中发生的误差是我国历次GDP数据修订的重点所在,也是GDP核算误差的主要来源所在。因此,应充分利用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对服务业进行摸底,把握目前经济实况,从而在初步核算时,提高推算所得数据的质量。

此外,统计核算方法应根据经济活动的新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特别是对新经济等新发展模式建立时效性强的调查制度及调查方法,从而提高初步核算数据的可得性与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减小误差。

2019年,我国将实施普查年度(即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20年1月开始实施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全国数在总量、速度和结构上的基本衔接。

李昕表示,初步核算与最终核实数据的差异不是由地方GDP数据质量问题导致,而是由1985年建立的GDP分级核算制度导致的。在地区核算本级GDP数据中,跨地区生产经营活动在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地区归属权问题而导致的重复计算;各地物价差异容易导致地区实际产出最后加总不等于以统一物价水平核算的全国产出;地区间有关服务核算覆盖与资料来源较国家层面更广泛。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