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冈报道(黄冈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刘新球)湖北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科学分析研究,合理布局和项目建设,充分体现湿地公园生态、科普、文化和旅游价值,促进当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 本台将在《黄冈新闻》中推出“绿色发展的黄冈样板”系列报道。今天播出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观察之一:《脱颖而出的湿地明珠》 。
9月中旬,记者走进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近距离感受飞鸟成群、水草依依的湿地风貌,探究相关部门对“地球之肾”的呵护和修复,体验湿地公园赋予人类绿色生态的天然魅力。
从黄黄高速蕲春北出口直行4公里,湖北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北岸蕲春县南部的青山绿水间。2015年底,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3家湿地公园之一,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入选的国家湿地公园。
赤龙湖与长江直接连通,三面山丘连绵环绕,形成了山中有湖,湖中有岛的奇妙山水景观。赤龙湖由内湖、外湖和恒丰湖及周边水面组成,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528平方公里。280多个半岛新罗棋布于静谧的湖中,姿态万千,环湖岸线蜿蜒曲折,一步一景。
蕲春县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宣教部部长张凯胜:赤龙湖环湖公路是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倾力打造一条生态旅游公路,全长53公里。这条路在修成以后,将有利于生态保护,更有利于附近居民的出行,当然也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2014年,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水利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心中湖北十大最美湖泊”评选中,赤龙湖成功入选。赤龙湖北倚巍巍大别山,南临滚滚长江,正处在北纬30°上,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最适宜动植物生长繁殖。赤龙湖是东北亚地区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11月份后,大批候鸟来到此地,包括白鹳、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形成了赤龙湖一道最为独特而壮观的万鸟云集的自然风景线。
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生态部部长全德文:通过采取多方行动,我们有效地保护了湿地公园周边的生态环境,鸟类由刚成立的十几种鸟类,数量一千多只,现在增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多种,数量达到上万只,同时发现了国家濒危易危物种,两种鸟类,一种是罗纹鸭,一种是鸿雁,数量达到上百只。
据科考统计,园内有水鸟类30多种,兽类29种,浮栖动物94种,底栖类动物44种,两栖类动物11种,爬行类动物28种,昆虫37种,鱼类65种,木本植物资源630种,草本植物80余种。
在公园管理处持之以恒地宣传倡导下,当地百姓也十分珍惜这些翻山越海、远道而来的精灵,不仅不侵扰它们,还为它们搭建小草屋,供它们栖息、繁衍。
村民郑武斌:以前我们对这个鸟类候鸟,不懂得怎么保护它,通过湿地公园的宣传我们知道怎么保护它、爱护它,知道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赤龙湖境内分布多种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71种,列入国家保护有益的或者有经济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8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水蕨、野菱等7种。还有湖刀鱼、鳑鲏等淡水湖泊珍稀鱼类种群,被列为国家级水种特质资源保护区。公园内很多植物既是湿地植物又是中草药,《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中药材,赤龙湖就有260多种。其湿地生态、景观、产业均以本草为鲜明特征的国家湿地公园属国内独有。
赤龙湖湿地公园管理处积极探索“资源+文化”的保护利用模式,以赤龙湖山水资源为依托,以李时珍文化为主题,充分挖掘李时珍的品牌价值。投资1.7亿元建设李时珍国际健康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开展一系列国际性健康文化、健康学术、健康商务、健康产业交流和医药医疗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占地187亩的李时珍养生文化影视基地在湖滨崛起,青砖、黛瓦、山墙,呈现出典型的徽派。
建筑特色,与周围风景融为一体。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46集电视连续剧《大明医圣李时珍》的拍摄、制作,央视大剧《洪湖赤卫队》、《大汉口》等六部电视连续剧也在基地和湿地公园选景拍摄。为了更好的弘扬湿地文化,公园管理处还组织专门力量,编辑出版了《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野生植物》、《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蝴蝶导赏》等系列丛书。
蕲春县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胡卫华:争取用五年左右,将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水清澈,环境优美,生物多样,功能完善,健康养生,持续发展”的重点国家湿地公园。
编辑 陈 兰
编审 赵 勤 孙国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