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冈报道(黄梅台 蔡婷)一村之穷,穷在产业,一户之贫,贫在机遇。黄梅县杉木乡梅山村通过抓产业,抓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脱贫攻坚,短短3年,从空壳村跃升为先进村,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双脱贫。
在杉木乡兴荣陶瓷的车间里,工人马再军正在忙着把各种陶瓷打包成箱。今年46岁的马再军是梅山村14组的村民,前几年在外地打工的时候不小心头部受伤,爱人身体也不好,两个儿女也还在读书,村里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准扶贫产业帮扶的形式,把他安排在兴荣陶瓷里务工。
从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梅山村通过外引资金,内挖潜力,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先后引外资300万元,发展梅苑苗木基地200亩,自筹资金100万元,新建韵梅果木合作社160亩,吸纳30户贫困户进基地务工,让贫困户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不仅是通过产业帮扶,村一组赵河屋地势低洼,每年汛期北部山区雨水都汇集在此,历来是年十年九淹,村里借助易地搬迁这一惠民政策,通过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让贫困户和灾后重建户们住上了新房子,不仅消除了水灾隐患,还介绍他们到基地和周边工业园务工,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扶贫的出发点是加快村级发展,扶贫的落脚点是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梅山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带动脱贫奔小康。通过财政补贴和自筹资金,村里先后完成了水毁设施建设,2.2公里的村级主干道梅向路和5公里的通组公路的拓宽硬化、绿化、亮化,实现了通组公路百分百硬化,新建了1500㎡的村级文化广场,4000平米的休闲小游园,绿化植树3万株,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样。
同时,村里还借助金融扶贫东风,积极鼓励贫困户利用小额贷款发展种植养殖业,贫困户的口袋鼓了,村级集体经济也实现了同步增长,从三年前的空壳村一举跃升为先进村,今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更是有望突破15万元,可以说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双脱贫
借助安置区紧邻杉木陶瓷工业集中区的地理优势,多次与企业接洽,降低用工标准,提高用工待遇,先后介绍了16户,18人次贫困对象到园区陶瓷企业务工,既增加了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又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加快了全村脱贫步伐。
编辑 陈 兰
编审 赵 勤 孙国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