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把红廉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红色麻城。7月2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中国日报》记者侯黎强到麻城市乘马岗镇、乘马会馆大别山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深入细致采访。8月2日,《中国日报》在第六版用整个版面,以图文并茂和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方式,面向世界宣传推介麻城红色廉政文化。
该版面由3篇文章组成。第一篇为《“将军乡”将继续奏响军队进行曲》,主要报道麻城人民对党忠诚、无怨无悔,一家四代人参军入伍报效祖国的感人事迹;第二篇为《回顾历史 走向未来》,主要报道麻城市委、市纪委加强红廉文化建设的举措和成效;第三篇为《与时间赛跑的研究者》,主要报道李敏、刘凤梧等专业人员数十年锲而不舍、全身心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故事。
8月2日《中国日报》第一版、第六版
《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创刊于1981年,全球发行90余万份,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是唯一有效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被全球读者誉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英文媒体,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8月2日的《中国日报》寄到麻城后,麻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红色文化研究会迅速组织人员翻译并向有关专家请教,将上述三篇文章翻译成中文。译文经《中国日报》记者侯黎强审定把关后,内容如下:
“将军乡”将继续奏响军队进行曲——四代从军志 一样报国情
据侯黎强和周丽华的报道,华中地区的一个小乡镇——湖北省乘马岗镇,是许多著名的将军诞生地。
中国有4万多个乡镇,但很少有像湖北省乘马岗那样有名的,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乡”和“革命烈士之乡”。
195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最重要的一轮授衔中,有1042名军官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26人来自乘马岗。与此同时,该镇有超过两万人在1924年到1949年的革命年代英勇牺牲,被正式登记为烈士的就有5938人。
1949年,革命结束。但参军已成为乘马岗当地人的传统。
“现在,在这个镇,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服过兵役,或正在服役”。负责招兵的地方政府干部陶孝武(乘马岗镇原武装部长)说。
陶说:“见到跟随自己父亲足迹而参军的人很多。在这个小镇上,有100多个家庭有好几代人当过兵。”
军人家庭
一位志愿者在湖北省乘马岗教育基地讲解有关革命前辈的展览。照片由中国日报提供
郑尊元的家庭连续有四代军人。
郑的祖父(郑顺财)于1895年出生。1926年开始为中国共产党收集情报。1930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红军,六年后被一名告密者出卖,被逮捕迫害牺牲。
1949年,郑尊元的父亲(名郑世际,曾用名:梅光友)参加解放军,当时18岁。1955年复员回到老家,在去年去世。
郑说:“我祖父去世后,我父亲成了一名乞丐。他的穿着落魄,穿的鞋的鞋底一半都被磨掉了。常被迫睡在街头点心店的炉灶旁,靠着白天烧火后残存的一点余热取暖。”
“我父亲没有过多地谈论他在军队的经历,在过去的几年中,他只告诉了我们一点。”但每当我们看电影《上甘岭》,讲述朝鲜战争(1950-1953年)的故事时,他就会泪流满面。
54岁的郑尊元在查看政府档案记录时,才知道了他父亲的全面经历。他父亲参与了1950年解放海南岛。其所在的部队,是朝鲜战争中第一批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
使命召唤
郑(尊元)兄弟姐妹六个。虽然生活艰苦,但他的父亲从未向政府求助,而且一直支持政府的政策。
郑说:“我父亲认为参军和报效祖国是他的职责,不管他做什么,都是他的责任所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郑于1982年底参加解放军,服役6年。目前,他在麻城市市区经营一家印刷店。
乘马岗镇归麻城市管辖。
在父亲的榜样激励下,郑和他的三个兄弟都渴望加入解放军,但当时只有郑尊元通过了体检。反过来,他的军旅生涯,也激发了他的儿子。他儿子(郑欣)大学毕业后,2013年参军入伍。
“我儿子深受我们家族军人文化的影响。在空余时间,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抗战的电影、电视剧和其他节目。我们每年都要看几遍《上甘岭》。”他说。
郑说他的父亲退休后,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一个家庭的三代军人
父亲郑世际的青年和晚年
儿子郑尊元的军装照和现在生活照
孙子郑欣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尽管家人经常建议带他去旅游,但由于担心旅行的费用,老人总是拒绝。根据郑尊元的弟弟郑尊胜的说法,除了一次旅行,他一直待在家乡,直到去年6月,他因为喉癌去世。
在确诊后,这位志愿军退伍军人去了河南郑州的中国志愿军老战士之家。
“我从没见过我父亲这么高兴。他在家里没有太多话,但当他去参加聚会时,他跟其他老战士一起聊天,合唱朝鲜歌曲。”郑尊胜回忆道。
老人表示还想去辽宁省的丹东。在那里,鸭绿江形成了中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边界。他想最后看一眼他曾经战斗过的国家。然而,他没能完成这次旅行。
46岁的郑尊胜说,他很难过,因为体检通不过,没有参军,但他希望自己9岁的女儿以后能当兵。“我告诉她,要好好学习,争取参军。不仅是为了报效祖国,也是为了提升自己。”他说。
鼓 舞
据负责招兵的陶所说,这个6万人口的小镇每年仍输送约30名兵源。
由于当兵名额有限,而申请人数比名额多,所以不得不说服一部分人放弃,或让他们来年再申请。
又是一年征兵时,乘马岗40多名男青年已经报了名。受两个哥哥和两个已经在部队当兵的同学的影响,张锦忠也报了名。
张锦忠,从乘马岗毕业的20岁高中生,已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的家乡是将军之乡。我是听着将军们的故事长大的。他们是英雄。我想参军,因为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英雄。”这位20岁的高中毕业生说。
回顾历史 走向未来
为教育党员干部,老革命根据地湖北省麻城市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史为鉴,寻找并运用了革命斗争中的廉政典范。
5月10日,麻城市在一处革命主题纪念馆里面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教育基地,在这里展示了麻城革命历史上(鄂豫皖苏区)一系列的廉政规章制度、违纪违法处罚规定和许多高级革命将领的廉政故事。当地政府正计划举办更多的展览来展现革命年代流传下来的廉政传统。
“廉”字展示在乘马岗教育基地的一面鼓上,廉政是这里的主题。
麻城市纪委书记骆丽娟说:“麻城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纪念地之一,是共产党领导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爆发地。探索革命军队(和苏区政府)的廉政文化并建立一个教育基地,是麻城纪检监察机关的历史使命。它有助于传承廉政文化,推进反腐工作和建立廉洁政府。”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在江西省发动了南昌起义,以反击国民党的反共清洗。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努力建立一支旨在为民服务的革命工农军队之开端。
南昌起义后,位于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的人民也揭竿而起,于同年11月13日发动了黄麻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第四方面军于1931年在该地区建立,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
在教育基地开放后的当月, 2万多人参观了该基地,该基地展出了23份著名的文献,另加36项纪律规定和53位当地名人的故事。
“五不许”
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王必成的,他是一位来自乘马岗的中将,1926年参加革命。他为家人制定了著名的“五不许”,包括不许使用政府配给他的汽车以及不许以他的职位谋取私利。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红军指挥员吴焕先的。20多名战士被敌军围困三天后,粮食断绝。他只允许每个战士从附近的地里挖两个红薯充饥。随后,他在地里埋了一个装有五块银元(中国的旧式货币)的包裹,作为对农民的补偿,并附一封信解释事情的经过。
麻城市纪检干部舒立说,市委书记杨遥要求市纪委在麻城烈士陵园和当地公园至少额外举办两场展览。
薛福顺,1943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退役后成为麻城市的一名公务员。这位87岁的老兵,高度赞扬了革命军队的廉洁。他说,如果军队拿走物资,而主人又不在场,通常会留下钱或者欠条。
“我从军队退役后,这一严明的纪律一直影响着我。我从不在政府获得额外收益,也从不欠政府任何东西。”薛说。
与时间赛跑的研究者
对于许多人来说,退休是一个忘掉工作和投身休闲活动的时间点。
然而对于李敏和她的团队,却不是这样。相反,她们正赶着时间研究湖北麻城的革命历史,以保存当地的革命或者说红色文化,并传递到未来的一代。
这个67岁的退休公务员在2013年成立了一个研究麻城红色文化的机构。她计划做的第一件事,是搜集和记录位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麻城的革命歌谣。
“我是1986年来到麻城的,在此之前,我已经看过红安的革命歌谣合集。麻城也有很多革命歌谣,但是以前没有完整系统地整理过。”她说。
当地政府已经批给麻城市红色文化研究会2万元(3000美元),用以研究和搜集工作,此外还有10万元用以出版麻城红色革命歌谣书籍。
“尽管用于研究和搜集的资金还远远不够,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却不求回报地投入工作。”
李说:“档案中没有革命歌谣的专门记录,而(散布在)其他档案里的歌谣也数量有限,这使得收集工作非常困难。目前任务紧迫,因为经历过那场革命并熟悉这些歌谣的人正在逝去。”
其中有一个女红军(是当时的红军宣传队队员),已经重病在身。当李的同事拜访她的时候,她一边大口吐出鲜血,但还是坚持唱完10几首歌。
刘凤梧 李 敏
演员出身、62岁的刘凤梧,也是一个重要的革命歌谣信息源。她曾经跟随剧团(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到不同的地方表演,遇到过许多(流落在家乡的)老红军。
“老红军们给我们讲故事时,经常自然而然地唱起革命歌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跟他们学了很多红色歌谣。”刘说。
刘后来调到到博物馆工作,继续保持着对革命歌谣的热爱。
“我像‘疯女人’一样,在整理文物的时候,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放声歌唱。”刘说。
一次,当她整理(苏区)政府签发的土地证时,脱口而出唱起了一首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这首歌在当年的土改运动中非常流行。
2015年,研究会出版了收录了约240首歌的《麻城革命歌谣》。据李说,该研究会仍在寻找资金,出版其成员从大别山地区搜集到的3000首革命歌谣。
研究会计划做一个关于1927年麻城和红安爆发的黄麻起义纪录片(共产党领导的起义)。然而,李表示,研究会很难找到(合适的)新人。
她说,“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做这项工作。我们仍然希望能找到一些年轻的接班人,继续我们的工作。”
上网 扫码看视频:刘凤梧在接受采访中演唱红色歌谣
(中国日报 侯黎强 周丽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