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快递】罗田:严惩"微腐败" 管好"微权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层“微腐败”直接“啃噬”群众的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近年来,罗田县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密织监督网络,对群众身边“微腐败”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探索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机制,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深刻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

密织“捕蝇网” 勤拍“蝇贪蚁腐” 

“今年以来,我们把专业检查与专项巡察有机结合,织密监督网络。县纪委对移交的问题线索从严从快查处,通报批评139人,立案5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3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人,形成了强力震慑。”罗田县委委员、县纪委书记李学军在接受湖北卫视记者采访时谈到。

罗田县委巡察组入户调查精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

今年年初,罗田县整合财政、审计、经管等职能部门120名业务骨干,建立12个检查组,全方位督查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等情况。从5月起,县委4个巡察组深入全县12个乡镇413个村,开展为期4个月的巡察,以基层干部政策把关不严、执法不公以及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与民争利、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问题为导向,对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环节,对扶贫政策落实、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律等进行了3轮明察暗访。

与此同时,罗田县通过数据采集、整合,共采集数据590余万条,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问题总数66122条,涉及到贫困户精准识别、教育扶贫资助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广播电视户户通等12个方面的内容。全县300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428个核查专班,顶烈日、冒酷暑进村入户按照“查、看、问、访、谈”等步骤,查原始资料,看实物现场,问经办人、当事人,访左邻右舍,谈自查情况,对问题线索逐一核查,刮起了一场“大数据”反腐风暴,让偷偷“啃噬”群众获得感的“蝇贪”无处藏身。

  高悬“利剑” 严惩“害群之马” 

“罗田县匡河镇邹家冲村3名村干部张意平、周荣珍、左自强,通过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各项补助款项,张意平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周荣珍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左自强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平湖乡大垸村村集体虚报贫困户菊花种植面积,村党支部书记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村财经治保委员受党内警告处分。”

罗田县关于违反大数据监督检查入户核查工作纪律情况的通报

“昨天听了工作队的宣传后,我晚上翻来覆去,一直睡不着觉,今天一大早就来向你们交代问题,并退回我孩子不该享受的助学金。”今年以来,罗田县隔三差五地通报基层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例,持续释放执纪闭必严的信号。截至目前,罗田县205名财政供养人员主动承认错误,退还教育助学等资金190125元。

 规范制度  还群众“明白账”

“我们积极探索小微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细化小微权力清单,还群众一本权力‘明白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罗田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戴卫兵表示。

2016年,罗田县水利电力局13名干部因违纪被处分,两名领导干部被“两规”,局党组和纪检组痛下决心,按照“权力—岗位—人—风险—防控”的思路,局党组成员、相关股室和单位、工程项目部负责人结合岗位职责和股室(单位)工作职责,围绕规范权力运行主线,确立廉政风险点19个,制定57项防控措施,由各责任领导和责任股室当场认领,时刻警醒。

罗田县纪委工作人员现场查看产业扶贫菊花种植面积

“这两年我们村的(精准扶贫)项目多,这些项目建设中有没有村干部贪腐的情况呢?我们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猜测、议论,一些流言真假难辨,但正所谓‘三人成虎’,即使是假的,说多了,群众也当成了真的。”一名重点扶贫村的村民说,群众对村干部的不信任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等,村干部在工作中往往做不到面面俱到,群众在自身期望值得不到满足时会恶意的去揣测村干部,这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一个重要原因。

“加强信息公开、流程监管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并强化制度的执行,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今年以来,罗田县各级党委、纪委进一步完善制度,对人、财、物、车、重大事项决策等实现了制度全覆盖,扎紧制度笼子,防止“牛栏关猫”。同时建立联动机制,县纪委联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政务督查室、县委主责办,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用“一竿子插到底”的督查制度,确保禁令生威、制度落地,守住群众的“奶酪”,以治理“微腐败”的实际成效赢得民心,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罗田县纪委  胡宇斌 熊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