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遗爱,黄梅飘香】一城风物一城韵

一城风物一城韵

从传承东坡文化中走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

黄冈的厚重、宁静与安详,奋起直追的激情与速度,是需要细细品味才能读懂的。

这里有上千年的城墙、也有泛着青灰光泽的石板路,还有妇孺皆会吟唱的黄梅戏,更有令人垂涎的东坡肉……

黄冈,这座被文化浸润千年的古城,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将东坡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内涵物化为外在的城市建筑,实现黄冈特色文化与现代城市风貌的有机衔接,使古城黄州更具生命力,更富有魅力。

积淀文化内涵 一城风物皆颜色

“两属十归、两州分合、四戏两祖、八进两出、千六名人、六千遗址、十六大战、十六城池”。黄冈,这座被文化浸染了千年的古城,有一种文化自信。

2000多年来,黄州一直是王都、郡治、州府之所在,是大别山以南、长江以北约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红色文化要素最完备。从黄麻起义的革命烽火,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活动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不同的红色文化遗迹和旅游景点富集,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200多位共和国将帅;

东坡文化内涵最独特。“一词二赋”流芳千古,《黄州寒食诗帖》改革创新了汉唐书法,成为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东坡菜凡66种,有35种在黄州研制;

戏曲文化种类最全面。这里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楚剧、汉剧、东腔戏、东路花鼓戏、武穴文曲戏和英山采茶戏交相辉映;

名人文化资源最丰富。自古以来就有“黄冈进士冠荆楚”之美誉,据史料记载,黄冈历代名人有1600多位。

5700多处文化遗址遗迹,160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20多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传统村落,充分展现了黄冈丰富的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东坡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健康文化、禅宗文化,让这座古城色彩缤纷,璀璨夺目。

然而,看文化旅游,说起来很多,游起来很短;探城市建设,正患上“千城一面”的城市病,面临“个性危机”,面临“名城不名、古城不古、有历史没文化”的尴尬现实。

2013年春,市委、市政府提出“双强双兴”发展重点,把“兴文”作为推进黄冈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确立了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市,推进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目标。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名人文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政策相继出台。

面对新形势,2016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高规格召开市区“四大创建”动员会,提出用5年时间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是黄冈的底色。挖掘整理与保护文化遗产,积极塑造鲜明的地方特色,黄冈一个个文化烙印,因为重生而熠熠生辉。

  重塑古城之魂 一朝砥砺满眼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更是一座城市魅力之所在。

苏东坡,就是黄冈文化基因中最强大的组成部分。

他在黄州登上了中国文坛巅峰。其在黄州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创了豪放派词之先宗;《赤壁赋》《后赤壁赋》创立了苏赋这一崭新的赋体,《黄州寒食诗帖》创立了尚意书风,成为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竹木瘦石图》《墨梅图》完善和发展了盛唐“文人画”的概念内涵……

如此丰富的城市灵魂,如何让他复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雪荣三次登上黄冈讲坛,先后为市民开讲《人间绝版苏东坡》《千年黄州》《东坡逸事说遗爱》。

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加大投入恢复东坡赤壁,并制定详细修建规划。人们站在古香古色的“留仙阁”前,就能品味苏东坡在黄州那段荡气回肠的风云岁月。

10年砥砺,投资10亿元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公园——遗爱湖公园,湖光水色,春意盎然,这也是全国最大的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公园。

以苏东坡在黄州创作的文学作品为主线的“遗爱十二景”: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水韵荷香、大洲竹影、江柳摇村、平湖归雁、霜叶松风,各具风姿。

其中遗爱清风景区特色浓郁,东坡塑像雄伟威严;一蓑烟雨景区内芸香阁、快哉风、东坡诗词书法碑林等建筑和景观,集中展示苏东坡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成就,让每一个到此游玩的外地客人和本地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化滋养。

青瓦灰檐,雕窗画廊,投资十几亿元打造的文化品牌商业街——东坡外滩,以传承弘扬东坡文化,再现东坡文化精髓为目标,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

结合黄冈土生土长的黄梅戏,新编大型黄梅戏《东坡》数次晋京,并走出国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

行走在这座城市中,东坡文化不知不觉地渗入了每个市民的生活。

“根植于黄冈历史的“东坡文化”才是最具有灵魂意义的内容。我市对‘东坡文化’的实质性发掘和利用深入人心,对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引领性作用,对申报工作中走出特色、以文化弥补风貌的不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住建委主任胡清明介绍说。

  擦亮文化名片 一卷历史书新韵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抑或城市规模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在于城市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魅力。

自1991年我市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都不断推进。在国家发展理念重大转型之际,我市又将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梳理城市独特的历史底蕴、城市精神和文化特质,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深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当务之急,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智慧与水平。

“在‘建设新城、改造老城、提升全城’的实践中,我们要更加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更加注重黄冈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把历史文脉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元素进行继承、提升和发扬,促进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文化品位发展。”刘雪荣说。

坚持规划引领。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黄冈调研指导创建工作。加快推进《黄冈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黄冈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黄冈市区紫线控制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保护框架。

明确以“黄州古城”“禹王古城”“螺狮山遗址”为核心,以龙王山脉为主脉,形成“两城一址一脉”的主体框架;以周边各墓葬群、遗址地、文保单位、历史街区、历史古道、地理环境、古树名木、非遗载体为有机构成,构建历史脉络清晰、骨架结构成型、血肉筋骨丰满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系。

突出文化传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传承发展”原则,突出规划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文化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深入挖掘东坡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

开展赤壁—汉川门—魏街、文庙—考棚街、清源门—沙街、胜利北村—东门—古城墙—护城河、安国寺—火王庙、“沿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的城市格局、“黄州老城、禹王古城”双城结构等策划研究、保护和恢复方案论证工作,做好赤壁丹霞地貌、龙王山山脉的保护工作,延续历史记忆,繁荣城市文化,进一步保护城市文脉,传承弘扬历史文化。

将历史史实与历史遗存、场所环境相联动,把散碎的历史资源嵌入特定场所环境,进行整合化、生命化提升。

老黄团路犹如一条珠链,把禹王城、螺狮山、墓葬区、黄州城、赤壁、矶窝湖、一词二赋、赤壁之战等等栓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活灵活现的史境单元,历史仿佛瞬间活了,跃然眼前。

继续提升发扬东坡文化,开拓新的文化研究领域,如禹王城所代表的周—晋文化、螺狮山所代表的新石器文化等,结合时代要求,融入黄冈当今文化,老百姓对东坡文化的认可、对遗爱湖景区的迷醉、对城市自豪感的提升,让“文化”复活,也让这座古城增添了新的魅力。(黄冈日报记者 汪秀玲 通讯员 黄巍)

(作者:云上黄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