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四措并举让失联党员“回家”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红安县启动“让失联党员回家”工程,采取四项举措,有效解决了失联党员“无家可归、有家不归”的问题。
    “地毯式”排查。为掌握失联党员的去向、分布、就业和联系方式等情况,该县多管齐下,查找失联党员。一是集中部署“排查”。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的通知》,把排查工作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召开党务骨干培训会,宣传讲解政策。通过集中排查,很多在外务工的失联党员主动回家或通过家人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二是“互联网+”寻找。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短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将各单位负责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工作同志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进行发布,使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之间信息共享、党员共查,形成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庞大网络。三是开展“三进三查”活动。基层党组织采取进“两新”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查各年份党员名册;进农村(社区),向老支书、老党员查询失联党员去向;进派出所,锁定失联党员户口所在地、居住地,全面掌握失联党员的基本信息、失联原因、失联时间等情况。
    “户籍化”管理。红安县委组织部借鉴户籍管理经验加强失联党员管理。一是各基层党组织根据前期摸排查找情况,填写《经查找取得联系党员登记表》和《经查找仍然无法取得联系党员登记表》,完善党员名册、党员档案等资料。二是针对失联党员流动性强、联系难的特点,探索建立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建立党员电子信息档案,实行实时动态管理,做到联系上、管理好。
    “差异化”处置。对联系上的失联党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类处置。一是纳入组织管理。对查找到的长期失去联系的党员,本人能够讲明失联原因,对问题认识态度端正,有继续留在党内意愿,且经组织核实无不良反映,由支委会研究提出意见,报基层党委审批,纳入原所在党组织正常管理,补齐应交党费。二是理顺组织关系。对应当转出组织关系的,及时办理转出手续;对已经转出组织关系但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接到单位落实组织关系的,原党组织补转组织关系并做好衔接工作;对党员出国(境)长期定居的党员,补办停止党籍手续。三是退党除名。对查找到的长期失去联系的党员,如果改变了自己的信仰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愿做共产党员的,经思想工作劝说无效的按照相关程序作退党除名处理。目前,取得联系的350名党员中,纳入组织管理的343人,保留党籍的1人,停止党籍的2人,开除党籍的1人,退党除名的1人,死亡2人。
    “人性化”关爱。针对一些失联党员由于长期脱离党组织,参与组织生活不经常等问题,各级党组织主动贴近,给他们送去关爱。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将失联党员纳入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分期分批进行党章党规理论知识学习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二是建立关爱机制。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基地,利用“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失联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真正感受党组织的温暖。三是严格组织管理。出台加强失联党员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党员进出、沟通联系、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进行规范管理,严防失联党员再次失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