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农以粮为本”。为了让种粮户们不再为种粮风险担忧,我市全力推进水稻成本保险工作,预计全年投保水稻种植面积超348万亩,增幅达1.7%,实实在在让种粮户们吃上“定心丸”。
自2019年起我市在黄梅县试点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以来,财政补贴机制持续优化,惠农政策不断升级。如今,黄冈全辖所有县市区均已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作为全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各保险机构主动作为,通过升级“防灾减损、科技赋能和宣传普及”三大举措,构建全方位水稻保险保障体系。
气象预警+主动干预:构建以“防”代“赔”新模式
6月15日,正在水稻田里忙碌的黄梅县孔垄镇种粮大户陈师傅刚收到一条短信:“今日午后有强降雨,请及时疏通沟渠”,这是保险公司推出的“灾前预警”服务。去年收到保险公司“灾前预警”短信后,陈师傅种植的200亩水稻田及时排水,减少损失3万多元,陈师傅开心地说:“现在种粮,心里踏实多了”。
防灾减损作为保险公司提升服务质效的重要举措,日益由传统“灾后补偿”向“灾前防、灾中救、灾后赔”全周期服务模式转变,使农户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保险公司农险专员介绍说:“我们公司通过‘爱农宝’APP实时推送气象预警及农技指导信息,帮助农户科学应对旱情、涝情风险。同时,公司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监测农田墒情,为乡镇“抗旱抗涝”提供科学指引,公司同步开通线上、线下“理赔绿色通道”,简化报案流程,承诺48小时内完成查勘定损,确保赔款快速到账”。
卫星看田+AI定损:智慧农险精准透明高效
“现在理赔不用再扯皮了!”种了三十年地的王大爷指着手机上的定损图说,“无人机拍得清清楚楚,哪块地淹了多深、受灾几成都明明白白。”
保险公司已逐步将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前沿科技应用到农险工作各环节。这种“天上看、地上核”的智慧理赔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精准承保、精准理赔准确率,让保险赔付像扫码付款一样透明快捷,既保护种粮户“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让“浑水摸鱼”的人无机可乘。
全市多家保险公司已实现“线上校验+线下核验”功能,将村边界、用地分类、地块信息等与村委、村民、险企三方数据精准匹配,农户仅需5分钟即可通过手机完成精准定位及线上投保,投保信息准确率97%,争议案件大幅下降,农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场景宣传+入村讲解:惠农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六月的稻田泛着新绿,身穿橙马甲的保险宣传员穿行在田埂间,手把手为农户讲解保险知识。“扫这个码,稻子生病也能赔。”在团风县上巴河镇,这样的田间课堂已开办了二十余场,让政策性农险从文件条款变成了老乡们看得见、用得着的“稳心针”。
保险公司一边通过“墙体广告、广播播报、三农服务站”等载体积极宣传惠农保险政策,另一边派驻保险宣传队伍进村开展现场宣讲服务,向更多农户宣传农业保险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险投保率提升约5.3%,农险投保普及率显著提升。
(通讯员 谢克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