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蕲春、黄梅、武穴三地交界的一尖山上,一片生机勃勃。这里,林下种植的竹节参、黄精随风摇曳,中药材的清香弥漫山间;山巅之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绑扎钢筋、打模板,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我们要在山巅新建一批观景客房,在客房顶部打造一座悬于云端的泳池。”湖北星晶霞光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洪星虎,俯身检查完新生的竹节参幼苗,直起身指向建设中的工地,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同时,施工修建一条盘山公路到青石八斗水库,彻底打通我们基地的‘血脉’。”
跨界转型,投资中药材种植
“我是黄梅苦竹人,之前在江浙一带从事建筑工程。看着身边一些朋友陆续转行,投身中药材种植的浪潮,我心中也萌生了回乡种植中草药的念头。”洪星虎回忆道。
为了探索中药材种植的可行性,洪星虎先后赴云南文山、湖北恩施、东北长白山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考察,他发现中药材种植不仅市场前景广阔,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17年,洪星虎在柳林、苦竹、一尖山等地试种竹节参、七叶一枝花等名贵中草药。经过实践,他发现一尖山这片山林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尤其是竹节参的长势尤为喜人。于是,他决定将这片山林作为中药材种植的核心基地。
开荒拓土,用汗水浇灌“云端药谷”
一尖山自然条件恶劣,上山的道路崎岖难行,基础设施几乎为零。面对这样的困境,洪星虎和团队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们从最基础的修路开始,累计修建了20公里的山路,为后续的种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刚开始上山的时候,连路都没有,更别提住房了。我们只能在树林里搭帐篷,一边修路,一边建设基础设施。”洪星虎回忆起开荒的那段日子,感慨万千。
山巅筑梦,成本高昂得令人咋舌。每一块砖、每一袋水泥,几乎都要靠人工搬运,建筑成本是山下的2至3倍。洪星虎讲述时,眼前似乎重现当年场景:“聘请广西马帮,用骡子运建材,一包水泥运上山的费用就是30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片曾经荒无人烟的山林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山上建起了水泥路、厂房、办公楼、宿舍楼等基础设施,山谷间的荒地种满了中草药。
药香漫山,带动农户增收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洪星虎和他的团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目前,公司在一尖山流转了8000多亩山林地,种植黄柏、杜仲、厚朴、红豆杉等木本中草药10万余株,林下种植竹节参、七叶一枝花、黄精、天麻、茯苓等草本中草药。
2024年,公司中草药产值预计近2000万元,其中收获鲜天麻约20万斤。预计今年将收获鲜天麻60万斤,进一步提升产值。
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洪星虎也没有忘记带动当地农户共同致富。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吸纳当地200户农户在公司就业,户均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此外,公司还带动农户发展林下经济,流转林地面积达200余亩,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农文旅融合,打造全域康养目的地
2025年初,他将原公司变更为湖北星晶霞光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计划依托山下温泉村的温泉资源,打造“温泉康养活力区”,依托山上优美的自然景观、中草药资源和中草药加工产业资源,打造“一尖山生态静养区”,构建“山为魂、泉为脉、产为链、文为韵”的全域康养目的地。
山巅不仅是地理的高度,亦是梦想的海拔。洪星虎以一介拓荒者的坚毅,十年磨一剑,让沉寂的山林化为生金流银、福泽乡梓的绿色宝藏。当药香遇见云海,当产业拥抱文旅,一尖山的故事,正从艰辛的创业史诗,升华为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融激荡的壮丽诗篇。
未来,随着文旅产业的逐步完善,一尖山将成为一个集自然、文化、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目的地,为更多人提供一个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静修之地。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李威、郭力
编辑:袁安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