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是医院里妙手回春的学科带头人,或是诊室中坚守传承的中医传承人,亦或是扎根基层、风雨兼程的乡村健康“守门人”……
他们以精湛的医术驱散病痛阴霾,以温暖的仁心抚慰患者心灵,用一辈子的坚守与奉献,筑起了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坚实屏障。为进一步弘扬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展现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武穴市卫生健康局精心挖掘培育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名医、名中医、名乡医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将报道刊发如下:
扎根乡野四十余载 甘当百姓健康“守门人”
从青春年少到鬓染风霜,在黄土咀村的田间地头、乡间小路,乡村医生周鸿翔背着医药箱的身影,一出现就是四十余年。作为武穴市医共体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黄土咀卫生室的全科执业医师,更是一名永葆初心的共产党员,他以“一辈子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承诺,用点滴行动书写着基层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01廉洁行医守初心 便民服务暖民心
“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是周鸿翔穿上白大褂那天起就立下的铁规矩。在他的卫生室里,收费标准被醒目地张贴在墙上,每一笔费用都清晰透明;面对患者递来的红包,他始终坚决拒绝,用“清白行医”的坚守赢得村民信任。村民们常说:“找周医生看病,花钱踏实,心里更踏实。”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时,正是阖家团圆的春节。周鸿翔毅然放下家中事务,把自己“钉”在了疫情防控和诊疗一线。连续二十多天里,他白天奔波于村民家中测体温、做登记、普及防疫知识,夜晚坚守卫生室整理数据、随时待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和家人吃一顿完整的团圆饭。他用“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为村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02风雨无阻践承诺 出诊路上不停歇
黄土咀村地域广阔,部分村组偏远难行,但“随叫随到”是周鸿翔对村民的不变承诺。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只要接到村民的电话或口信,他背起医药箱就出发,哪怕山路泥泞、夜色深沉,也从未有过片刻迟疑。
2024年一年间,周鸿翔累计出诊超过300人次。每一次出诊,都是一场与病痛的赛跑:为突发急病的老人争取救治时间,为偏远村组的患儿送去急需药品,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诊疗……他的脚步踏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泥泞的山路、陡峭的田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村民们说:“只要看到周医生的身影,我们心里就不慌了。”
03用心守护筑防线 健康管理见真章
“防病比治病更重要”,这是周鸿翔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摸清辖区4个村4000余名居民的健康底数,他挨家挨户走访,为每个人建立了详实的健康档案。档案里,基本信息、既往病史、用药记录等内容一目了然,就像一本本贴身的“健康日记”,为精准诊疗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村里的儿童,他严格落实疫苗零差价政策,耐心向家长讲解接种知识,逐户排查未接种儿童,确保“应接尽接”,有效降低了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对于慢性病患者,他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年定期随访4至6次,上门为患者测血压、查血糖,仔细核对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阮廊村村民阮灿华夫妻俩常年受慢性病困扰,行动不便且家庭贫困,周鸿翔不仅定期上门随访,还积极联系医院为其争取捐赠药品,亲自督导服药,用贴心关怀为这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
四十余载寒来暑往,周鸿翔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细致入微的服务,把青春与热血都奉献给了乡野间的医疗卫生事业。在黄土咀村村民心中,他早已不是简单的“周医生”,而是最可靠的健康“守门人”,是扎根乡土的“暖心人”。
来源:武穴卫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