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告别都市繁华,怀揣对故土的深情,纷纷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黄梅县的何远,正是其中一员。2018年,硕士毕业的何远告别都市生活,回到家乡黄梅。面对家乡丰富的油茶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现状,他毅然承包1600亩荒山,创立油茶公司。
5年耕耘,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装,变身“绿色银行”。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油茶种植面积发展至6000亩,铺就了一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
返乡:破茧成蝶的选择
2018年,对何远而言是人生的转折点。彼时,作为武汉工程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他已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事业稳定,生活无忧。
一次返乡,他登上家乡熟悉的山头,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峦,以及点缀其间、郁郁葱葱却未被充分利用的油茶树。那一刻,一个念头如同山间的清泉般涌出:家乡这漫山遍野的油茶,不正是得天独厚的“绿色宝藏”吗?
最终,他决定跳出舒适圈,辞去安稳的工作,带着积蓄和梦想,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土。
他毅然承包1600亩沉睡的荒山,创立黄梅县昱慧油茶有限公司,播下希望的种子。从此,工装代替了西装,锄头代替了鼠标,他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田间地头。5年光阴荏苒,曾经裸露的土地被一片片翠绿的油茶林覆盖。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村民纷纷加入油茶种植行列。截至2024年,他累计带动油茶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
攻坚:淬火成钢的征程
创业的征途绝非坦途。公司成立初期,何远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油茶产业投资大、周期长,从种下树苗到挂果丰产需要漫长等待,资金回笼极其缓慢,公司现金流时常捉襟见肘。
更棘手的是,当地原有的油茶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初榨的毛油色泽浑浊、口感欠佳,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卖不上好价钱。
“那段最艰难的岁月,经常睡不着觉。”何远回忆道。白天,他在基地穿梭,亲力亲为改良种植间距、优化肥料配比,研究更高效的采摘方法,汗水浸透的工装后背凝结出盐霜;夜晚,他伏案研究资料,四处奔波寻找销路,磨破嘴皮向潜在客户推介产品。资金的压力如巨石压顶,有时连按时发放工人工资、维持基地基本运转都成难题,甚至影响到自己小家庭的日常生活保障。然而,看着乡亲们信任的目光和山间日益茁壮的油茶树,他咬紧牙关,从未动摇过信念。
痛定思痛,唯有科技,才是破局的关键!2021年起,他果断将重心转向科技创新,斥资引进先进的低温冷榨生产线,并积极寻求“外脑”支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在省级科技副总的悉心指导下组建研发团队。终于,新技术带来质的飞跃——采用低温冷榨工艺最大程度锁住了茶油的天然活性成分和醇厚风味;改进的精炼技术显著提升了成品油的清澈度、口感和储存稳定性。同时,他敏锐地拥抱互联网浪潮,搭建起线上销售平台,让醇香的黄梅茶油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振兴:硕果盈枝的芬芳
2023年以来,黄梅县昱慧油茶有限公司步入稳健发展的快车道。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不仅实现可观盈利,更成为带动一方乡亲致富的强劲引擎。基地常年吸纳53名村民稳定就业,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年均约18000元的收入;采摘加工旺季,还能为约120名季节性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人均增收约7000元。
何远深知,独木难成林。公司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累计6000亩的村民种植油茶提供坚实后盾。每年,公司技术员都会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及时为种植户解决病虫害防治、修剪施肥等难题。公司还主动搭建信息桥梁,及时向种植户分享市场动态和价格行情,并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帮助大家打通销路,确保油茶籽卖出好价钱。如今,沉甸甸的油茶果,压弯了枝头,也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何远不曾忘怀家乡父老乡亲的支持和关怀,他多次慰问脱贫户,并通过务工方式增加其家庭收入。截至2025年,通过慰问和务工模式,累计帮助75户曾经的脱贫户增加家庭收入。
辛勤耕耘终获认可。多年来,公司及何远个人先后获得多项殊荣:2021年,公司获评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湖北省“示范加工企业”、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项目,成为黄梅县“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和“优秀市场主体”;2023年,公司荣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并成为湖北省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创新基地。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袁方 戴晓峰 蒋怀宝)
编辑:李钱夏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