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 让活力湖北联通世界




今天(4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解读“实施枢纽提能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相关情况。围绕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湖北将如何发力?又有怎样的目标?





实施五大行动 打造五大高地

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要求湖北“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牢记殷殷嘱托,湖北提出“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打造新时代的九州通衢、九州通商、九州通融”,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进开放支点建设。

具体而言,湖北从5个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举措,将围绕市场主体培育、平台能级跃升、国际物流通道提升、惠企发展便利化、“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提升开展五大行动,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开放枢纽辐射、开放环境、开放要素集聚五大高地,推动开放型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打造高质量开放型经济集聚区,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以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



做大“朋友圈” 做优“商服务”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稳量提质



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眼下,湖北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入快车道,2024年,全省进出口突破7000亿元大关,增长9.6%,增速位居中部第1位,湖北正加速成为对外开放“新沿海”。今年初以来,国际形势变化给外贸行业带来较大影响,湖北外贸如何在“稳”中彰显韧劲,“进”中培育新机?“开拓”成为本场发布会的高频词。

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介绍,“湖北与新兴市场合作潜力十足、大有可为。我们将全力实施‘2025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全年组织300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加大对企业“出海”的政策支持,全力开拓欧洲、东亚、东盟、中东、非洲等多元化市场。”眼下,湖北正通过多元化市场策略,加速构建国际市场格局。

除了做大外贸朋友圈,湖北还将支持外贸企业挖掘内销潜力,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从云南鲜花到远洋生鲜,从精品咖啡到家居家纺,上周末,来自200余家外贸企业的千余款出口尖货在武汉扎堆亮相,本次举办的外贸优品中华行湖北站暨乐购湖北消费季活动首日便吸引了超10万人次到场,京东、淘天、武商等现场与外贸出口企业签订出口转内销采购协议、合作计划,签约金额达145亿元。

发布会现场介绍,湖北正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建立出口转内销企业帮扶机制,组织外贸企业与电商平台、交易市场、商场超市等渠道对接;开展外贸优品进商场、进超市、进步行街、进重点商圈,全力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还离不开一流营商环境的支撑。龙小红介绍,“湖北将推进外贸‘稳主体、拓增量’行动,通过‘一企一策’解决企业订单、通关、物流、结算等难点问题。鼓励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创新跨境金融产品,在授信、融资、保险、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面加大对外贸领域金融服务支持。”最大程度降低外部冲击影响。



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九省通衢、得“中”独厚的优势。眼下,在区位优势基础上,湖北正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在夜幕下的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一架架飞机闪烁着灯光起降,架起的道道空中走廊打开湖北“空中出海口”。近年来,花湖国际机场持续加密航线网络,提升货源组织能力。去年,花湖国际机场货机起降超3万架次,全国第3。货邮吞吐量102.5万吨,全国第5,增速全国第1。眼下,湖北正充分利用花湖国际机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货量优势,促进物流产业、商业、金融等各类要素聚集,把货运流量转化为经济流量,加快形成效益增量。如何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实现开放能级大幅跃升?鄂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王升泽表示,“将优化完善‘一区四园’产业布局,积极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培育壮大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现代服务、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创新发展低空经济、‘保税+’等新业态,打造临空经济增长点。”

在武汉新港阳逻港区,一艘艘万吨巨轮汽笛长鸣,借由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过去一年,湖北省共完成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4.86万标箱,居全国内河第1。未来,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刷新。“巩固拓展‘中欧班列+汉亚直航’‘长江班列+江海直达’等多式联运业务,开通‘武汉至俄罗斯’‘黄石至韩国’等近洋直航国际航线,加快构建‘辐射全国、衔接日韩、联通欧洲、通达东盟’的联运网络。”湖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曹翃介绍。

好区位有优势,但好区位并不天然成为强枢纽,对此《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形成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最广的现代物流体系。

在中欧班列武汉吴家山站,一列列钢铁巨龙紧张换装,满载着货物与梦想驶往40个国家的广阔天地。自2014年常态化开行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66列,累计承运货值超1100亿元,近两年每年高质量开行1000列以上,平均单箱货值、枢纽集结能力等质量指标明显提升。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万舒晨介绍,“将进一步提升枢纽集结能力,积极培育‘班列+口岸’‘班列+贸易’‘班列+电商’‘班列+园区’‘班列+金融’等新业态,大力推进‘一单制’‘一箱制’服务模式创新,扩大‘快速通关’模式覆盖范围,建立中欧班列(武汉)数字化平台,加快布局一批境外分拨中心和海外仓,提高境内外集货和集散服务效能。”

在湖北自贸区,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激发着经济新活力,铺就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如何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武汉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刘天竹表示,“建立跨直属海关联系配合机制,推动湖北首票‘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模式顺利落地,有效降低跨境电商企业在担保、仓储、物流运输等方面的运营成本。”今年第一季度,湖北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70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力争到2027年开放型经济中部领先,到2030年开放型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到2035年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整体重塑,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介绍。

来源:长江云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