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芭茅河水库在晨光的温柔轻抚下,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块温润碧玉,巧妙镶嵌于绵延群山之间。河岸两侧,大片金黄的油菜花海随风轻盈摇曳,与远方的葱郁青山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这正是麻城市推进芭茅河水库综合治理,实现生态蝶变、奏响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强音的生动写照。
生态治理显成效 碧波荡漾展新颜
芭茅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麻城市黄土岗镇大屋垸,全长20.9公里,流经黄土岗、阎家河两个乡镇12个村,最终汇入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曾经,芭茅河流域水质状况极不稳定,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改变这一局面,麻城市自去年起全面实施流域治理,打出“生态保护+污水治理+水系畅通”的生态组合拳,对芭茅河水库上下游、左右岸、陆上和水面进行综合施治。
在水库管理方面,麻城市紧跟国家对生态养殖的倡导,全面收回水库养殖承包权,推行“人放天养”生态养殖模式,借助自然力量净化水体。同时,积极落实国家对水环境监测的要求,对流域重点水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视频监控,并坚持每月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实时、精准掌握水质动态变化,全力守护水体健康。
在人居环境改造方面,麻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全面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创新采用“接户管网+大三格厌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三级净化工艺,实现雨污分流与无动力运维。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农业灌溉标准,既削减了污染,又促进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
在水系畅通工程方面,通过实施河道清淤拓宽、补种植被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水体生态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如今,芭茅河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标准,下游水质也稳定达到三类,水环境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成功绘就了一幅“水清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
生态赋能促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
“游客们都是冲着咱这儿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来的,所以我的农家乐才有钱赚。”4月1日,库区村闵家畈村民蔡聪能高兴地说:“水库就是我们的聚宝盆。”
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库区村的幸福账本越写越厚。当地立足生态优势,库区村闵家畈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行油菜、菊花轮作模式。春季,巧妙融入旅游观念种植油菜花,打造油菜花海;秋季,借助当地资源禀赋种植菊花花田,成功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随着游客数量的持续攀升,村民们敏锐察觉到其中蕴藏的商机,自发开办起农产品展销点、农家乐等丰富多样的经济业态。
同时,芭茅河流域聚焦房前屋后、田边道旁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杂物垃圾清理工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近50栋房屋进行了统一的立面改造,白墙灰瓦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和谐相融。
“大伙都把保护环境当作自家的大事来对待,村子变得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舒心。”闵家畈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刚自豪地表示。在生态赋能的推动下,芭茅河水库周边的乡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黄俊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