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标杆

记者 孙志鹏 通讯员 陈江华 尧咏

一张“体检报告”精准定位监管症结,一套“法治组合拳”规范执法行为,一条“红色纽带”画出政企同心圆。

自2024年7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以来,黄冈市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和勇气,创新构建“数据驱动+法治筑基+服务赋能”三维治理体系,打通市场监管全链条堵点。截至今年3月底,黄州城区市场监管举报量同比下降52%,处置效率提升10%,实现监管效能与市场活力“双提升”,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交出亮眼答卷。

“诊断书”激活监管末梢神经

“一年来,某美容院因涉嫌诱导消费被投诉举报29次,请加强对该企业监管!”“某汽车连锁门店涉嫌虚假宣传,消费欺诈举报激增,建议强化监管执法联动。”

3月5日,黄州区市场监管局收到两份特殊“诊断书”。这是黄冈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通过梳理12315系统大量投诉举报线索后,针对高频问题定向制发的“工作提示”。

该执法支队定点生成“工作提示”,如同精准的“体检报告”,直击监管痛点。

这一创新机制依托12315、12345等平台数据,构建“数据采集统计—人工梳理分析—问题定向预警—全面整改复核”全流程闭环。由专人负责,每月分类统计12315、12345等渠道的举报数据,按照市场监管各领域举报问题进行汇总,定期梳理“监管问题清单”;比对近一年办结行政案件情况,精准选择事中事后监管堵点盲点和立案处理问题的症结点,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出监管缺位或不到位工作提示;建立“问题整改回访”督导机制,推动整改完成率达到100%。截至目前,累计发出提示函5份,推动食品安全、消费欺诈等领域问题100%整改销号,实现“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跨越。

刀口向内锻造市场监管铁军

“在一大队3份案卷互查中,我发现3处文书制作不规范的地方,对某同志互查不从严对标提出批评……”

不久前,在黄冈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会议室,2023年以来结案的行政处罚案卷正在经历一场特殊的“法治体检”。

“我们建立‘三查三改’机制,通过自查、互查、评查发现问题,实施立行立改、限期整改、监督促改。”该执法支队案审科负责人介绍,自开展“规范执法监管行为优化发展环境”专项工作以来,他们先后组织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自查3次、案卷评查2次、监督检查2次,自查发现执法不规范问题6个,排查出案卷制作不规范等共性问题8个,通过批评教育、健全制度和改进工作机制等举措全部整改到位,推动执法行为和执法文书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

黄冈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综合执法支队负责人毛锋表示:“我们既要当市场秩序的监督员,更要努力成为法治建设的示范生。”

党建引领,惠企服务更贴心

今年2月中旬以来,黄冈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年”有关要求,组织局直系统150名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支部联系园区 党员服务项目”行动。

服务队共分成7个工作队、18个工作组,分头走进黄冈高新区所辖4个园区、临空经济区、黄州工业园296家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惠企政策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情况,以及亟需解决的困难问题,帮助建立“一档三单”(企业高质量发展档案,助企高质量发展服务清单、企业发展需求清单、安全责任清单),提供一企一策专员服务,精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展瓶颈和实际需求。

截至目前,服务队累计走访企业144家,收集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需求77项。其中,涉及市场监管部门40项,已协调解决13项;涉及人社、交通、发改、社保等部门37项,已协调解决2项,其他事项正在推进落实。某生物科技企业负责人感慨不已:“过去怕监管,现在盼指导。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既是质检员,更是辅导员,帮我们规避风险、轻装前行。”

随着“提示函+法治化+暖服务”机制不断完善,黄冈市市场监管执法模式,正从传统的事后处置,逐步向事前“体检式”服务、事中“靶向式”执法、事后“康复式”回访的服务型执法转变,真正做到了执法端口前移、服务前置。

黄冈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水兵说:“我们以服务支点建设为契机,深化智慧监管中枢建设,推进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的新型执法机制,让法治阳光照亮市场角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