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天网”护碧海 绿色行动守银滩

图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受访单位供图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陶雯雯

春节后的青岛西海岸新区,阳光洒满唐岛湾,成群结队的海鸥或低空翱翔,或悠然觅食,为这片水域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

很难想象,这里曾布满私搭乱建的养殖池,污水四溢、占礁侵沙等问题突出。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还原海岸线自然面貌、保护近岸自然风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陆海联动、一体推进,以科技赋能,实现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全域覆盖,描绘了一幅“海蓝、岸绿、滩净、岛美”的美丽画卷。

多措并举修复生态环境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309公里的绵长海岸线是海洋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然而,曾经因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水质下降、自然岸线退缩等问题,给这片海域带来了不小的生态压力。

如何还给市民一片干净整洁的近海空间?2016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聚焦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六大任务,打响碧海蓝天保卫战。通过有序拆除废弃养殖池、同步开展岸线清理整治等措施,100余公里岸线的自然基岩形态逐步恢复,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了拓宽亲海空间,青岛西海岸新区还修建了78公里的蓝湾慢行系统及视觉通廊,新增凤凰山公园、城市阳台等90余公顷的滨海公园。

2月4日,青岛市民李华健带着父母来到城市阳台景区,一家人漫步于堤坝上,欣赏滨海美景。“这边的海鸥比往年多了不少,来游玩的人也更多了。看着海鸥在海上翱翔,感觉咱们西海岸新区的海更美更有生命力了。”李华健说。

海岛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针对海岛外来物种入侵、岸滩破碎侵蚀等状况,我们从植被群落修复、外来物种清理、生态化海堤建设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灵山岛、竹岔岛、斋堂岛等重点海岛的保护修复工作。”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介绍,如今,这些美丽的海岛,已然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旅游的重要景点,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美丽海湾建设为抓手,持续拓宽近海空间,提升亲海环境。”隋俊昌说。

科技赋能实现综合监管

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智慧海洋监测大厅,渔业安全保障科负责人王洪伟正和同事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上的监控画面。突然,王洪伟皱起眉头。“34号监控画面,海面热成像数值有异常,立刻联系当地部门现场查看情况。”王洪伟说。随后,当地部门迅即出动前往现场开展调查。

青岛西海岸新区水系纵横、流域面积广,共有大小河流76条。其中,入海河流40余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历经“跋涉”入海,给海湾水质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也给巡湾管控增加了不少难度。

对此,青岛西海岸新区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建立了全国首个智慧海洋综合管理平台。结合热成像和AI视频,该平台实现了近岸海域24小时无死角视频监控,搭建起高效的海洋综合管控“蓝色天网”。

该平台借助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小目标雷达探测网络,可实时追踪海面活动目标的动态信息。“通过智慧海洋综合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查看海上渔船和海域情况。任何异常行为都逃不过平台的‘眼睛’,这为我们开展海上安全救援、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王洪伟说。

2月7日,气温骤降。不等天亮,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镇街级湾长张震简单扒拉两口饭,穿上棉衣,大步向门外走去。

张震每周都会对灵山湾进行一次细致的巡护。“身为湾长,我要对管辖范围内的每一米海岸线负责。”他对记者说,一旦巡湾发现了问题,他就会通过App将所发现问题上传到区湾长制办公室,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分办解决。

为了汇聚社会监管合力,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立了区、镇街两级湾长体系,与河长制联动,有效解决了海湾反复污染难以根治的问题。新区还聘请市、区两级“两代表、一委员”作为社会监督员,成立由渔民自发组成的海洋环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等,进一步加强海湾一线生态治理监管。

先行先试探寻发展新路

2022年,一笔以唐岛湾湿地减碳量的远期收益权为质押的“碳汇贷”,成功落地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唐岛湾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此举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从“碧海银滩”到“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我们主要用这笔贷款清理整治海域垃圾和湿地滩涂,还有一部分用来对岸线护坡、堤坝、人行道板等进行提升改造。”谈及款项的用处,青岛西海岸旅游投资集团金凤凰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晓龙说。

在“碳汇贷”的支持下,如今的唐岛湾海域生物种类丰富,不仅有大量高等植物、浮游植物和鸟类,还有山东省面积最大的鳗草海草床。这些生物种类对维护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作用。

同样成功打通“碧海银滩”到“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还有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

近年来,青岛市在灵山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使灵山岛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加强,周边海域水质澄净,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海洋碳汇能力持续提高。经测算,2022年灵山岛的生态产品总值为59474.45万元。

如此高的生态产品价值,离不开青岛西海岸新区在灵山岛试点搭建碳普惠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实施碳税分兑换、碳减排激励等机制,引导居民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如今,灵山岛逐渐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实现了自主负碳。此外,当地还减少岛内化石能源使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其域内风能、光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大开发力度,制定灵山岛车辆管理办法,严格控制燃油车数量,实现燃油车“零进岛”;完成家庭清洁能源取暖改造,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太阳能路灯照明全岛全覆盖……

近日,灵山岛再传喜讯,青岛市首例海产品碳足迹核算在此完成。此次核算的对象是由青岛岛之鲜原生海珍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干海参。该产品捕捞自灵山岛附近的天然海洋牧场,单位干海参(1吨)的碳足迹为4.135吨二氧化碳当量。本次核算为水产养殖行业树立了绿色样板,也为海岛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来源:科技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