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来首次修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新变化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新修订的条例有哪些变化,将对我国科研工作带来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钱从哪里来?

此次修订后,《条例》第四条规定了自然科学基金的来源:主要来源于中央预算拨款,鼓励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以联合资助的模式投入资金,以及鼓励社会力量捐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联合资助模式,到今天已形成成熟的联合基金资助模式。”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胡明说,《条例》修订将其纳入,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投入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可更好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平台导向作用,将联合基金打造成一个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促进优秀成果应用贯通的重要平台,促进科研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并推动科学基金资助成果造福社会。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说:“社会力量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可以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业且具有公信力的评审机制,帮助遴选最优秀、最有潜力的项目,引入社会力量捐赠,可以加大资助力度,缓解当前资助率偏低的问题,从而实现双赢。”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构建较为成熟的联合基金管理模式,共吸引11个行业部门、32个地方政府和19家企业投入联合基金,联合基金总规模已超300亿元;此外,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捐赠的有效机制,2024年首次接受社会捐赠1亿元。

钱要怎么花?

《条例》强调科学基金支持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并在第八条中明确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人才。

张强说:“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基金委已经建立了由青年基金、优青、杰青项目构成的较为完备的青年人才资助体系,这两年又针对本科生和博士生开展了专项试点工作。本次《条例》修订明确基金应当设立用于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专项资金,在将过去的成功实践以条例形式予以明确的同时,也向广大青年学者显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坚定不移支持优秀青年人才的决心。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基金委将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力度,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为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条例》第十七条明确,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对重大原创性、交叉学科创新等项目制定专门的申请与评审规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吕薇说:“这次修订,为探索非共识原始创新项目遴选机制开了绿灯。在今后的实践中可以探索多种形式,如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给科学家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自主权,采取分阶段评估、滚动支持的办法,逐步推进,培育原创型科学研究。”

 钱该怎么管?

《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三十八条等条款涉及依托单位,主要有放宽依托单位注册的范围、强化依托单位管理职责、加大对依托单位违规行为惩处力度等变化。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副部长杨凌春说:“这意味着依托单位将在基金管理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依托单位,基金管理不仅仅承担科研管理部门的责任,更需要进一步统筹校内各个管理部门共同协作,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推进自然科学基金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

胡明认为,《条例》的修订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条例》对依托单位职责的强化,可提高科学基金管理的质量和效能。

《条例》在强化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方面作出系列新规定,包括新增科研诚信承诺制(第十二条、第二十一条),新增联合惩戒机制(第十三条、第十八条、第三十五条),强化违规行为处理力度、新增违规行为类型(第六章)等。

杨凌春认为,这些举措意在提高科研人员、依托单位及评审专家的责任意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

吕薇表示,条例不仅加强了评审专家的回避原则和办法,同时规定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评审专家履行评审职责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时应当参考申请人的意见。根据评估结果,建立评审专家信誉档案。这样做有利于加强评估专家的责任,选出公正客观有责任心的评审专家。

来源:经济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