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与美术课堂的精彩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不仅是悠悠历史的有力见证,更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弥足珍贵的资源。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提升艺术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非遗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另一方面,还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为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筑牢坚实根基。

将剪纸文化融入教学

引领学生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

“银剪剪擦擦擦、巧手手呀剪窗花……”剪纸艺术,凭借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以及浓郁深厚的民间趣味,备受青睐。将其引入美术教学,能够锻炼学生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培育他们对于空间形态、线条和平面的感知及表现力。鼓励学生参与剪纸的制作与分享,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剪纸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有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教授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剪纸中的吉祥纹样”时,教师能够引入陕西剪纸这一吉祥纹样的代表性地区,深度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人对于“吉”“祥”二字的解读,引领学生领会吉祥纹样的文化内涵,例如纳福祈祥、脱灾解难等。教师讲解时赋予这些剪纸图案深刻的内涵,以加深学生的感受。通过展示剪纸吉祥纹样的发展历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容,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剪纸文化。借助多媒体播放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片段,讲述剪纸的制作过程,诸如对称折叠、剪刻等,引导学生选取寓意美好的吉祥纹样进行剪纸创作,完成作品后举办“巧手大赛”分享作品,感受与传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

将扎染文化融入教学

引领学生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我国民间传统且独具特色的染色技艺,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将其作为美术教学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体悟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授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多彩的民间美术”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扎染这一艺术形式。教师将教室用各种扎染的工艺品装扮(花布、包、服饰等)成扎染工艺品的展览空间,学生伴随着悠扬的民乐步入教室,瞬间就会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所吸引,教师趁机通过多媒体播放扎染的历史及制作方法,让学生在扎染的世界里畅游一番,从历史中去感悟,体验扎染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紧接着教师演示扎染制作方法步骤:折布、扎线、染色,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技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后,可拓展教学的空间,如在课后举办一次扎染小讲座,邀请当地扎染老师傅讲述扎染的历史和工艺,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将京剧文化融入教学

引领学生感受国粹的魅力

中国京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脸谱、服饰、道具、唱念做打,以及诸多京剧故事和京剧艺术家的感人故事,如梅兰芳刻苦学艺等,均可作为美术课程的优质资源。

在教授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一张奇特的脸”时,教师可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元形式介绍京剧脸谱,引导学生总结其特点。通过游戏、观察、讨论,让学生剖析京剧脸谱“联想”“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播放微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脸谱的方法和步骤:定位、勾线、填色。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创作,提升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体验创作乐趣。完成后将脸谱作品悬挂到展示架上,美化教室环境,搭建自己的京剧舞台,学生自主选择展示方式,既可以在舞台上表演展示,也可以在教室展示,身临其境感受国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显著提升非遗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成效,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着手,开展实践活动,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实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艺术体验,让非遗文化深入人心,使美术课堂绽放出更为迷人的魅力。

(作者:夏倩 武穴市职教中心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