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用好服务平台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记者 黄俊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坚持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和自下而上的群众自治有机结合,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围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话题,如何将规划和改革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2024年,黄梅、武穴等地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工作,许多便民举措赢得群众好评。市人大代表,黄梅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婷介绍,该县建立5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池,实施80多个民生共建项目,1000多个村民小组发动群众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有效激发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性;完成了县乡单一窗口改革,县政务服务大厅可办2013个事项,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可办96个事项,群众办事只需一个窗口申请,一个窗口拿结果。

刘婷表示,下一步,通过持续深化共同缔造等行动,黄梅县将充分发挥群众组织作用,让群众更好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群众身边小事为切入点,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提升群众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持续完善信息平台功能,逐步实现“一网通办”,98%的服务事项实现线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作为基层治理中的细胞工程,乡镇要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市人大代表、蕲春县管窑镇党委书记徐蕾认为,要加大“五治融合”,着力提升“五力”:一是政治强魂,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二是自治铆劲,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三是法治亮底,强化基层治理保障力;四是德治润色,增强基层治理感化力;五是智治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支撑力。以“微服务”托起“大民生”,化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让群众呼声有应声、难事变易事、忧心成舒心,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社会治理更有精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推动“数公基”建设全域覆盖,拓展“i黄冈”功能,建成线上线下、城乡共用、主客共享的服务平台,也是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市政协委员,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章认为,我市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稳步向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数字赋能能力。打造的“i黄冈”惠农服务平台,在助力惠农服务、助力基层治理、助力公权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我市将对涉及28个部门、66个信息化系统完成与“数公基”平台对接改造,同步开展基础地理、行政区划、道路水系、标准地址等数据治理,探索开展数据开放利用,创新打造更多应用场景。

“线上依托‘i黄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23支县级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一键呼叫’为老人提供免费便捷服务。”市政协委员、市妇联副主席李娟说,着眼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妇联组织围绕“一老一小一困”等重点群体需求,聚焦家庭小切口、践行民生微实事。开展互助养老,提供“微服务”,发动全市2929支巾帼志愿服务队、1.5万名巾帼志愿者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点亮“微心愿”,招募1.8万余名“爱心妈妈”,与1.7万余名留守困境儿童实现结对帮扶;助力妇女增收,创办“微工坊”,各地探索出万达商圈“宝妈零工驿站”、罗田“田螺妈妈岗”、蕲春“姐妹工坊”、黄梅“巾帼微工坊”等鲜活案例,实现妇女就业、企业用工、家庭照护“三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