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
黄冈日报推出两会特别报
《强县工程看黄冈·2024新答卷》
之《传承不泥古 创新不离宗——
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黄冈探索》
▼
1月11日《黄冈日报》第4版
红安县中医医院新大楼鸟瞰图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黄冈,一座“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是中医药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2024年4月,我市正式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黄冈如何闯关夺隘?
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刚表示,秉持以文养医、以医带药、以药促产、以产富民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传承中医药文化、健全服务体系、打造黄冈品牌,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医圣故里今犹在,医药健养发新枝。走进鄂东这座千年古城,艾灸的香味氤氲满城,小小药草经科技淬炼后远销海内外,道地药材成为富民“千金方”……
黄冈市中医药文化夜市
传承与创新并重——
激活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如何答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时代之题?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进,完善顶层设计,从组织架构、中医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创新——
将打造“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作为市域发展战略的五个功能定位之一,成立书记、市长“双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中医药工作体系,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讲堂重要课题,并将其考核计入“一人一档”,中医药工作摆在全市工作大局重中之重的地位。
实施改革强基工程,加快促进中医药管理体系创新——
在全省率先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和市中医药发展中心,出台《关于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中医药大健康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支持中医药科研人才兼职挂职、离岗创业。
实施名医再现工程,加快促进中医药技术传承——
完善师承体系,研究出台《黄冈市中医名师评选办法》《黄冈市“名老药工”选树办法》等文件,建设老药工传承工作室9个、市级名老中医药师传承工作室20个,传承工作室在县级中医医院实现全覆盖,培养学术继承人近百名,推动科技研发转化,获批“大别山道地药材种质改良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麻城市名中医张自强获2024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称号
实施时珍人才工程,加快促进中医药人才发展——
出台《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以百万年薪招引中医领军人才,引进23个中医战略人才团队,同时扩大基层人才供给,全市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配备比例达到100%。
坚持对内整合资源,对外扩大开放,系统承接武汉都市圈文旅康养需求,带动大别山毗邻地区发展是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方面,推动省际联动,协调推动我市与安庆市、六安市、信阳市协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现三省四市名医共享、市场共建、标准共立、人才共引、机制共创、产业共兴;另一方面强化市县协同,以市医疗集团为主体开展市区各医疗机构中医大学科建设,优化整合中医医疗资源,实行一体管理、一体考核、一体发展。
黄冈市2024年中医养生功法大赛
创新,创优,创造,这是试验区创建以来,连续上新平台载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
通过市县一体搭建各类供应链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全市初步形成5大中医药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中医药标杆企业47家,中医药高新技术企业34家,省级单项冠军8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
以“新”优“质”,科技赋能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生机活力。着力破解艾草产业品种少的“卡脖子”关键问题,李时珍医药集团在1200亩的本草纲目园内,建立湖北省艾草资源库,收集全球艾草百余份,“蕲黄1号”“蕲青1号”等新品种引领中医药核心领域科技攻关。
以“智”强“质”,智能生产成为驱动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智能艾灸机器人“国灸小宝”,伸出灵活的机械臂,携带艾灸筒,精准游走人体的各个穴位,引进广东中医馆、艾灸馆,颇受欢迎。
正在加快建设的中国艾都大数据运营中心,将成为中国第一个艾草产业的数字化应用总部基地,为实现蕲艾全产业链发展夯实基础。
英山县杨柳湾中心卫生室中医阁
“卖草”迈向“卖药”——
链式思维,闯关千亿新蓝海
产业决定于文化、关联着事业、影响着富民,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既是关键,也是难点。
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供应链赋能,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蕲艾为例,抓住产业链的价值最高端,以三产促二产带一产,一公斤干艾叶卖15元,加工成艾条可以卖45元,做艾灸服务则能增值到100元。
坚持问题导向,从良种繁育、检验检测、标准制定、质量追溯、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价值链,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链融合,中医药产业实现“三位一体”发展——
加快供应链平台建设,对接省级九州医药供应链公司,与湖北九州医药供应链有限公司签约蕲春时珍医药供应链配套项目,推动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质检追溯等全链条整合。
通过信息化赋能搭建本地服务平台,以“i黄冈”服务平台为载体,立足蕲春蕲艾产业优势和罗田、英山中药材资源禀赋,搭建了蕲艾和中药材供应链平台。截至目前,蕲艾供应链平台入驻385家企业,交易额5.9268亿元。
培育中药材流通主体,因地制宜建设培育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推动中药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罗田道地药材产业园交易市场开市以来累计交易道地药材712.6万公斤、累计实现交易额达7.7亿元;英山依托大别山茯苓产业园,建设大别山茯苓交易市场,目前已有辰美药业、宏图药业等20余家企业入园。
27个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应运而生;蕲艾、菊花、茯苓3所道地药材产业研究院,点亮传承之光;通过标准的制定,蕲艾牢牢把握艾草行业的话语权。在全国率先发布艾叶对标达标技术方案,制定蕲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涉及全产业链标准282项。参与制订修订国际、国家、地方、团体标准32项,企业标准5000余项,标准总数占全国艾草类标准的70%以上。麻城建成全省第一家菊花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罗田大别山中药材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可覆盖环大别山区区域。
中药材实现点“草”成金的蜕变,离不开专业园区,必须走集约发展之路。在蕲春,招引组建龙头企业蕲艾科技集团,建成11万平米工业园,吸引链上20多家企业入园;在罗田,万密斋大健康产业示范园项目正加速崛起,建成运营后将实现“治疗在武汉、康复在罗田”······
最新数据显示,我市中药材综合产值超300亿元,正加速向千亿目标迈进。
黄冈市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鸟瞰图
药材变身药“财”——
转化优势,打造富民“千金方”
悠久的中医药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数医药先贤留下的宝贵中医遗产,成就了黄冈“名医荟萃之地”“医药文明之乡”的美誉。
“是人都懂医,指草皆为药”。黄冈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处在神秘而奇特的北纬30度线上,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山间野生的珍贵药材,到田间地头精心培植的草药,黄冈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大自然的恩赐。《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材中,黄冈境内多达1100余种。现有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7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30.32万亩、总产量32.4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蕲艾种植面积26万亩、产量7万吨。蕲艾、福白菊、野菊花、茯苓、天麻、苍术、金银花等形态各异的中药材,构成了一幅幅百草生辉的中医药生态画卷。
道地药材,不仅承载着地域特色,更蕴含着强县富民的发展密码。
“种蕲艾,有赚头!”彭思镇刘堑村蕲艾定点收购点,点清到手的钞票,艾农叶词发算了一笔账:他家种艾15亩,干艾叶收购价每公斤从13元涨到15元,今年卖了4万多元,亩收入达到3000元。
大力开展“我艾健康”三年行动,不断做大做强“蕲艾”“蕲春艾灸师”品牌,培训输出艾灸师蕲春艾灸师平均月收入达到6500元,年创造劳务经济收入百亿元。
黄梅县中医医院问梅村中医养生馆
除了富口袋,更要护健康,切实让老百姓感受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红利。李刚介绍,全市以针灸、推拿类治疗为主的45个病种纳入“中医康复日间门诊”医保结算病种,市域内各级定点中医医疗机构诊疗过程中使用的中药饮片或中医适宜技术报销比例提高10%,住院起付标准降低20%,中医医疗机构就诊率得到明显提升。
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是将大别山好山好水、好物产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一招。我市推动“中医药+”战略,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旅游、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随着中医+文旅、中医+养老、中医+膳食、中医+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新项目落地,黄冈的中医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艾都,养生蕲春”“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等生态健康品牌享誉中外。
发展特色药膳美食,加强药膳标准化研究,目前,全市研发各类药膳美食100余种,推动药膳进酒店150余家,清汤当归黑山羊、天麻炖全鸡等药膳美食“食尚出圈”,药膳美食知晓率不断提升。
2024年蕲艾荣登全国区域品牌第24位、品牌价值超过130亿元,福白菊位列区域品牌榜86位、品牌价值超60亿元,蕲春艾灸师获全国“我最关注劳务品牌第一名”。
一株小草联通世界、一枚银针贯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黄冈,不负使命,迎着春光再出发!
探索新实践
用好院士名片
推进中医服务下沉
为破解革命老区中医药事业发展难题,提高中医药融入人民健康生活,红安县积极抢抓仝小林院士回乡机遇,谋划建设院士工作室。2023年4月,“湖北省中医院仝小林名中医工作室红安临床基地”落户该县,成为全省首家县级中医院士工作室,运行后15个月累计诊疗1.2万余人次,为该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遴选业务骨干,组建学术传承专班。为更好地传承仝小林院士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该县中医医院遴选了19名中医理论基础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有强烈学习意愿和创新精神的中医骨干作为仝小林院士学术思想传承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做实三级联动,不断惠及基层群众。在院士牵线搭桥下,该县中医院与省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县域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选派该县中医医院仝小林学术传承人到各乡镇卫生院设立“名医工作室”坐诊带教,让群众更直接体验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魅力。
家庭医生签约,深化个性化诊疗。选派“名中医”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村入户,把中医药服务纳入居民日常保健方式,切实让群众更直接体验到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魅力。
数看新亮点
■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全市三级乙等中医院个数从0到6家;2024年全市村卫生室中医阁从875家增至1894家;2024年全市艾灸馆从183家增至376家。
■ 70%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国医堂”实现乡镇全覆盖。
■ 2024年蕲艾荣登全国区域品牌第24位、品牌价值达130.3亿元,福白菊位列区域品牌榜第86位、品牌价值为60.65亿元,蕲春艾灸师劳务品牌价值326.91亿元。
■ 开展传统中医药知识整理、中医药文物修复等工作,编写《本草纲目》数字化版本,出版黄冈名医著作3本、编写科普读物5册、研发药膳30种、整理中医药名方25个,整理、修复中医药文献、文物资料100余件。
见证新变化
★ 武穴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游禹和:以前医院中药销量不高,老百姓有需求但是买药不方便,智慧共享中药房建成后,直接把大药房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患者能够轻松获取专业中药配方,享受高效便捷的煎药配送服务。
2024年8月23日,四望卫生院开具了首张智慧共享中药房流转处方,从接收处方、煎药到配送完成,仅用4个小时。
★ 麻城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周子娄:名医工作室成立后,临床数据整理实现信息化,工作室开发了一套“门诊日志数据管理系统”,收录了2000-2024年共25000余条患者就诊信息,方便日常工作和医学数据统计。工作室除整理医案,开展经验方研究,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外,还开展了针对性的学术交流、临床带教、巡诊指导,多元化方式,为学术传承工作注入了不竭动力。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汪秀玲 通讯员陈建文 余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