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萍 周嫣然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宋家湾街区更加迷人。随着熙攘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这条百年街巷升腾起一份亲切的市井烟火气。
“简直难以置信,宋家湾现在竟然变得这么有味道!”12月27日,许久未回老家的市民李先生,对宋家湾街区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惊喜。
近年来,麻城市鼓楼街道开展街区微更新,百年街巷宋家湾在多元参与中,实现品质与烟火味双提升。宋家湾街区的城市更新告别了单纯的“工程思维”,以“共同缔造”的视角,推动街巷既有烟火气、又有潮流范。
从“替民做主”到“让民做主”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鼓楼街道变直接通知为主动问询,开展什么项目,“话筒”递给群众;谁来参与项目,“镜头”转向群众。在全面收集梳理、综合研判分析后生成需求清单,确保街区改造立足实际、靶向精准。
以街道大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逐一走访辖区居民,定期举办恳谈会、议事会等,全方位把握社情民意。
“此前,我们这里面临着诸多问题,道路狭窄坑洼不平,公共设施陈旧,影响生活质量。这一切都在街区改造工作中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宋家湾业主王先生说,“在改造过程中,街道充分倾听了我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关于道路规划、设施增设还是环境美化,每一个细节都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实际,还注重保留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街区改建过程中累计收集梳理106条意见,其中87条得到采纳,采纳率高达82%。
从“财力有限”到“民力无限”
“以前我们做道路工程,就是单纯施工,施工完撤场。这次完全不一样。”谈到宋家湾特色街区的更新之路,代建单位负责人深有感触。
他说,此次进场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施工,而是一家家征集意见,跟街道一起召开居民、商户议事会。过去关注的是工期,现在关注的则是居民需求,而且居民与大家一起参与干,施工反而顺畅了。
现年81岁的丁老爱好收藏,带头拆除了他家32平方米的附属屋,改建成家庭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爱好种花的张大姐、李大姐搬出自己养护的花草来装点街巷。沿巷商户纷纷化身志愿者,无偿维护街巷里的环境卫生。
走进街巷,只见青砖白缝、小瓦盖顶、飞檐翘角、坡顶花脊,风格古朴典雅。漫步巷中,雕花的匾额、招展的旗幡,一面面“会说话”的墙绘,一步一景,不时有游人驻足、拍照。百年街巷,古韵新颜,重现繁华。
修鞋、磨菜刀、扦裤边、修电器……种种“老业态”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店家,儿时的记忆复活了。
从“注重管理”到“注重服务”
“我腿脚不方便,每个月跑一次理发店挺麻烦的,自从建了邻里中心后,经常有义剪活动,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理发,非常方便。”家住宋家湾的吴大爷乐呵呵地说。
小区里的闲置资产华丽转身成为邻里中心和幸福食堂,邻里中心设有慈善超市、零工驿站、儿童之家、妇女微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常态化开展爱心义剪、爱心托管、爱心冰箱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探索服务本地老年人群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在家门口,既能享受幸福养老、快乐托育,还能在充满烟火气的幸福食堂享受物美价廉的餐食。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旧有建筑的修缮和改造,更是对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深入挖掘和重新激活。”鼓楼街道负责人说,将探索“线上+线下”“老建筑+新消费”“小市集+新空间”“原场景+新体验”等新模式,留住更多美好的城市记忆和烟火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