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里,工人们紧张忙碌地为油菜补苗除草;村庄里,一座座树木掩映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广场上,悠闲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乡村道路上,一辆辆小车平安欢快地奔驰……
近日,漫步武穴市农村大地,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鄂东大地铺展开来。
乡村之美,美在田园山水的自然中,美在村民淳朴的笑容里。
产业链起来,荷包鼓起来
“只要身体健康,人勤快,出门就可以找到工作,而且工资还不低。”去年12月21日,武穴市余川镇王冲村村民刘耀勋接受采访时满意地说。以前,刘耀勋一直在外打工,收入少不说,离家太远还照顾不了家人。2021年,他见家乡建设如火如荼,就辞掉工作回到家乡,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到家人。
产业兴,百姓兴。近年来,武穴市锚定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主攻方向,紧盯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围绕“引、链、扶、整、联、宣”六字诀,统筹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让基层支部强起来,百姓荷包鼓起来。
低洼田、干旱田、撂荒田怎么办?2023年,武穴市农业农村局在大法寺镇下郑村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群众代表征求意见会,参加会议的村民刚开始对自家田地被收走有想法,后来通过工作,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大家纷纷同意小田并大田。
一年下来,武穴市在石佛寺镇蔡启常村、花桥镇陈巷村、团山河村、大金镇周梓村等地突破性推广小田并大田5000多亩。
“这个政策很好,切实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对我们农业生产有利,我愿意将小田合并成大田。”下郑村村民郑运宝看着一垄垄方格式的标准农田喜笑颜开。
“通过实施小田并大田, 将零碎的农田网格化, 同时配套灌溉与排水设施、土壤改良设施、田间道路设施,形成‘田成方 路成网 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生产格局,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武穴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事务中心一干部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后,武穴市锐彦家庭农场在大金镇、梅川镇等地流转土地2300余亩,全部建设成为10至20亩每块的“大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实现年增产增收1.5万元以上。
2023年11月,余川镇芦河村的森之谷、花鸟洲、黑风寨等景点一期项目初步建成。这个总投资5亿元的文旅项目拟通过3至5年的建设,创建国家4A级景区,打造成黄冈旅游度假新名片、湖北亲子旅游新标杆、全国动物伴游新样板,力争实现游客年接待规模40万人次。
“近几年,我们依托匡山西游、红色余川等文化元素,大力培育通天河、龙门花海、怡湖山庄、游鸿苑等景点景区,打造彭河人家、大坝人家、王冲人家等精品特色民宿,促进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附近居民受益匪浅。”余川镇党委书记黄长春高兴地说。
目前,武穴市李边村富硒茶产业、高垴村生态种养业、魏高邑村柑橘产业、冯秀村莲蓬产业等初具雏形,芦河村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山药产业,参与村民由过去几十户发展到如今300余户,现拥有佛手山药基地1000余亩,年总产值达1200万元。
治理活起来,乡村美起来
“矛盾纠纷少了,打牌赌博的没有了,村里白天基本见不到人,老百姓都去园区做事赚钱去了。”2024年12月17日,大法寺镇居民夏超笑着说。
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大法寺上桂村村两委一直在思考,如何建强党组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高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一番摸索之下, “红网格、小空间、大缔造”的模式应运而生,即把党组织延伸到村庄垸组,以垸组为网格,按照一名网格员联系10到15户农户标准,着力建强网兜底、全聚力、制融合的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呼先应转化。
2024年以来,上桂村累计收集群众需求52条,解决群众难题41件,实现了群众需求在网格中收集、群众难题在网格中办理,坚持把党小组阵地建在党员群众家门口,全面推进服务进垸组、宣传进垸组、调解进垸组、决策进垸组、治理进垸组的新型治理模式。
2024年3月16日,在上桂村村落深处一间宽敞明亮的阅读室里,村民桂权亮带着两个孩子在安静地阅读。10张实木书桌拼接成一个长方形的大书案,两旁摆放着20张阅读椅,内有琳琅满目的书籍3000余册,成为村里孩童必去的学习场所。这家古色古香的书屋,是村民桂舒文捐出祖屋改造的。
村庄越来越美,如何满足村民更多的生活需求?上桂村推出了“十大共享”,包括共享阅读、共享应急、共享直播、共享厨房、共享家政、共享发布、共享能源、共享舞台、共享农技、共享健身。共享理念不仅固化成一处处共享设施,还流淌在一个个共享故事里。
“共享厨房就建在我家老房子吧,闲着也是闲着,方便邻里还能图个热闹。”村民陈春香老人主动捐出自家房子建设共享厨房,方便村民操办红白喜事。截至目前,共享厨房已经办了100多场酒席了,村民们都叫好。
通过“垸民之家”开展“垸子夜话”活动,让广大村民围坐一起,拉家常、化怨气、解难题、增感情,及时协助解决乡村振兴、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真正实现乡村“微”治理,构建起了有上桂村特色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系。
多年来,该村先后获得“省级法治建设示范村”“省级乡风文明示范村”“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乡村美起来,群众笑起来
白墙红瓦、柚满枝头;小桥流水、绿意满村……眼下,走进石佛寺镇冯秀村,浓浓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冯秀村充分发挥本村山水优势,精心绘出秀美蓝图,围绕“一河两岸”大手笔建设,开展“两治两建”战役,不断刷新村庄面貌“高颜值”。
冯秀河2公里长,地处垸门口,以前,臭水泛滥,垃圾遍地,人称“脏臭河”。村两委打响整治“脏臭河”战斗后,先拆除占河30多户违建的房屋、牛栏、厕所、猪圈60多间,又组织机械清除淤泥,裁直河道,使昔日“脏臭河”变成秀美河,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河道直如线,清水常年流,两岸柳成荫,小桥人家美”的新景象。
好景出好产业。村两委以“莲”为“链”,建设休闲旅游风景区,风景区有千亩荷花莲子区、千亩鱼池休闲垂钓区、百亩科技大棚蔬菜区、500亩虾稻连作示范区。同时,村两委还建设大金河坝樱花道,种植樱花树1000余株,推行早樱、晚樱相结合,利用花期交错的特点确保在整个春季都能观赏樱花;修建2600米观赏绿化景观带,栽种月季、绣球、罗兰等各季开放观赏的鲜花,供游人休闲观赏。莲荷旅游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3万元,带动全村户均增收6000余元。
以“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风文明建设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探索出一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发展之路。
牛车村通过“三个一”工作法(即完善一个村规民约,建立一套“门前三包”机制,组建一支环境监督队伍),解决好常态化管理问题,实现由“面子”到“里子”实质性转变。在共同缔造活动提质扩面试点活动中,群众筹集资金超过30万元,开展村庄清洁30余次,群众投工投劳超300人次,拆除废旧房及残垣断壁10处、旱厕52个、临时建筑7个、乱堆乱放及陈年垃圾25处,建成“四小园”10个,道路提档升级500米,建成停车场、小广场、龙舟文化馆、农耕文化主题公园,实现村庄“颜值”大变身、“内涵”大提升。
“村子整体改造后,路宽了,卫生干净了,环境也好了,我们的心情更加舒畅了。”村民王自录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武穴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湖北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进位奖、湖北省强县工程考核先进县市,位列黄冈第一;大法寺等3个镇先后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王胜祖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金镇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镇;朱木桥社区、张牌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社区”称号,上桂、苏垴等10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一年四季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干部强起来,基层富起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尤其是村党组织带头人。如何才能锻造一支能够担起乡村振兴重任的“头雁”队伍,武穴在寻找着学习交流的“标杆”,“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近年来,武穴市委组织部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连续多年共选派8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安吉等下辖乡、街道取经,每日参与处理村里具体事务,在导师“传帮带”中学习真本领。
挂职期间,每一个村干部的思想和心灵都得到了洗礼和升华。回到武穴的村干部们思绪万千,谋划着如何更好地借鉴吸收他人的先进经验做法。
苏垴社区的“掌舵人”宋国政取经回来后,组建了一支作风务实、为民服务的村两委班子,同时还督促村干部擦亮“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廉洁底色。
“一个村但凡清廉村居这项工作做得扎实,它的‘面相’和‘气质’就不一样。首先这些村的硬件环境都非常养眼,另外,村垸的人文气息中‘和’的特质会非常突出。”武穴市农业农村局农经股工作人员查胜华说。
“一个团结、整体强劲的领导班子对村级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在全村形成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所见所闻以及沟通交流中,挂职村干部们视觉上受到巨大冲击,思想上受到强烈震撼,达成了深刻共识: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起点,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做工作、成事业的源头和根本!
一个村子的迅猛发展,与村干部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密不可分,村干部桂堂松取经回来后,琢磨着如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村干部张建生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在发展中扬己所长、补己之短,盘算着下一步发展规划。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今日武穴,正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将山水资源和人文底蕴,尽数糅合进美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时代浪潮中。
万亩花海,满地金黄;百里画廊,花果飘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敢为人先的武穴人正以澎湃激情,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幸福答卷”!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何国顺 通讯员 郭洪涛 柯晓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