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红星 李 娇 通讯员 董旗礼
一株蕲艾,通过供应链赋能,卖产品、卖体验、卖服务,挣出了一个百亿大市场,正向着千亿大市场扬帆进发。
一叶英山云雾茶,以“集团军”形式闯荡国内外市场,品牌价值跃升至34.79亿元,一城共端一杯茶的抱团优势不断凸显。
一枚浠水鸡蛋,通过“蛋多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撮合,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黄冈是农业大市,自然禀赋好,农业资源丰富,如何挖掘和发挥黄冈好山好水好物产的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朝晖介绍,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供应链建设作为“书记工程”,引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主导产业,以对外开放促对内整合,以供应链赋能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势见效。
以需求端牵引供给端——
标准赋能,“链”就产业新优势
深冬时节,蕲春县蕲艾新品种示范基地恒温连栋大棚里,依旧生机盎然。大棚内喷淋、通风、空调系统一应俱全,一年四季均可繁育种苗。
“曾经,蕲艾种植规模小,产量不足,品质参差且标准不统一,农民们辛苦种植蕲艾,只能获得每亩1000多元的微薄收入。”蕲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国平介绍。为守住蕲艾种植道地性,提高种植效益,蕲春县制定蕲艾种植、仓储、物流、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灸疗服务六大类标准,占全国艾草类标准的72%。这些标准的制定,为蕲艾产业抢占技术高地、夺取行业竞争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标准化运作,艾叶收购价每斤提高2元,产能提高30%,去年公司年产值首次突破6000万元。”湖北鼎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骆百林说。
市委书记李军杰强调,只有大力实施标准化,才能改变黄冈特色农产品品种杂、加工难、附加值低的现状,打造大品牌才有基础。
近年来,我市突出建立良种扩繁基地、搭建产业技术研究平台、成立特色产业行业协会、创新产业联农带农机制等“三品一标”建设手段,促进“三品一标”建设与文化旅游、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等融合增效,“三品一标”农产品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质量显著提高、知名度不断扩大、效益日渐凸显的良好局面,农业全产业链的增值空间得到大幅拓展。
目前,我市已成立中药材、淡水鱼、黑山羊等16个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深入实施标准引领和质量提升行动;蕲艾、茶叶、红安苕、黑山羊等特色种苗繁育基地已成规模;建成蕲艾、菊花、茶叶、鸡蛋、甘薯等5家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全市已申请农业标准98项,正在申请和拟定的农业标准37项,建成特色农产品高标准示范基地100个。
以对外开放促进对内整合——
品牌提级,“链”出广阔新蓝海
作为湖北重要产茶区,我市拥有大小茶企600余家。仅英山就有400余家,大小茶品牌有200多个,企业小而散,品牌多而不响,茶香难出深山,制约着茶产业发展。
去年初,市县两级国有投资公司合资组建黄冈英山云雾茶集团,注册“英山云雾茶”集体商标,发布英山云雾茶团体标准。在品牌推广上,线上打造“黄冈呈上”网上商城和抖音等平台,线下在全国布局英山云雾茶专卖店。
对外合作找市场,对内整合强品牌。如今,集体商标成功扩域至全市,65家市场经营主体授权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以供应链思维推进区域整合、加快品牌建设,以“集团军”形式闯荡国内外市场,是英山云雾茶出山出圈的关键一招。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市场销售的有效手段。我市聚焦品牌引领延伸产业链条,以产业思维赋能农业转型升级,按照“一个协会、一个研究院、一个检测中心、一套标准、一个供应链平台”的思路,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英山云雾茶”“黄州蔬菜”“浠水鸡蛋”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顺势出圈。
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蕲艾”品牌位列第24位、中药材类首位,实现9连升;“麻城福白菊”品牌位列第86位,首次入榜。
让更多“土特产”走出大山,我市统筹市场准入、质量提升、知识产权等30余项职能,聚焦重点品牌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性出台支持蕲艾、英山云雾茶等重点品牌扶持政策,打造品牌发展的最优营商环境。
在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下,黄冈深厚的地理标志资源优势正逐渐发挥作用。“浠水鸡蛋”年销售量达43亿枚,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蕲艾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8亿元;大别山黑山羊走进北上广,产值连年翻番……
2024年,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30个,有效期内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总数达到295个。
蕲春蕲艾、英山茯苓、麻城福白菊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30.30亿元、88.15亿元、60.65亿元。
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
渠道创新,“链”聚产业上下游
没有渠道,再好的品牌、再好的产品也出不去。
蕲艾是省级农产品核心品牌,此前只是单纯做一产和粗加工,优质艾草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蕲春县引进嘉道资本、九州通等供应链链主企业,与蕲州府供应链公司共同搭建了蕲艾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吸引社会投资12亿元,上链企业717家,带动15万人通过种植、加工、艾灸服务等方式就业增收。
浠水是全省蛋鸡养殖大县,虽有规模优势,但是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该县国企与行业头部企业——北京国联公司合作,吸引本地核心企业参与,组建“蛋多多”供应链公司,建成华中蛋品交易信息数据中心,打造集数字化云养殖、单集采、交易撮合、行情指数、智运物流、产品溯源、产融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信息化平台,链接市场主体1300余家和用户 8500个,日交易量突破700万元。在平台带动下,一批母鸡、蛋品深加工企业落户浠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在民营资本不愿进入的领域,我市市县一体组建农村资产管理、特色农产品投资开发、农文旅投资开发、城乡供应链等4个平台公司,整合农村资源与市场高效对接,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配套、生产性服务。
积极推进 “i黄冈”惠农服务平台建设,把面向“三农”的政府资源和社会服务搬到网上,开发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业机械服务和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功能模块,58项政府服务的字段免填写等数据应用功能实现全覆盖,17项服务实现“免申即享”。
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培育加工龙头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种养龙头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强村富民发展潜力。
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交易市场体系,全市产权交易项目3992宗,成交总金额16亿元,全省排名第一。
“三产强筋、二产壮腰、一产筑基、改革赋能,持续发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胡朝晖表示,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预计达到11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07万元,两项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数看新亮点】
■ 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预计达到11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07万元。
■ 全市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28家,新增4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90家,省级龙头企业11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
■ 2024年前11个月,全市农村快递业务量1074.39万件,同比增幅35.15%;农村快递投递量9560.5万件,同比增幅25.19%。
■ “i黄冈”惠农服务平台开展茶叶供应链等13项社会化服务,现入驻市场主体1.25万家,上线产品或服务3.84万个,完成交易292.89万笔、48.41亿元。如“农村产权交易”模块,促进农村资源在线交易业务6184笔、金额27.11亿元。
■ 全市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510家,托管服务面积758.9万亩次,服务小农户76.47万户次,2家农业服务企业进规入限。
【探索新实践】
40万只活鸡贷动1000万元“活钱”
走进浠水县鑫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6栋现代化鸡舍整齐排列,蛋品包装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流动资金有保障了,公司越做越大,现在每天有近50万枚鲜鸡蛋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鑫垚公司董事长安宁说,养了30多年的蛋鸡,用活鸡做抵押贷款,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2023年11月,鑫垚公司在扩规升级遭遇资金瓶颈时,安宁用40万只存笼蛋鸡做抵押,从黄冈农商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授信。这是全市首笔畜禽活体抵押贷款,也是我市创新推动14项农村资源要素融资改革落地后的第一笔贷款。
不仅活鸡可以变“活钱”,2023年以来,我市探索打通“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转换路径,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等14项资源要素抵质押贷款操作指引。2024年,全市各银行机构为1368家市场主体放款77.8亿元。
“小田并大田”焕发新活力
作为第一批全省试点单位,浠水县通过整合小地块、拆除田坎间的“沟壑”、平整土地、复垦水渠和小路等措施,让田块面积变大。已有13个乡镇33个村完成“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由改革前22350亩、23860块小田合并成了24086亩、3296块大田,自然地块平均面积由改革前0.94亩/块增加至改革后7.31亩/块。
作为第二批全省试点单位,蕲春县把推进土地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深化“小田并大田”改革的关键,激活土地资源,引进市场主体,放大改革效应。已有11个乡镇24个村完成“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由改革前22552亩、14542块小田合并成了23778亩、3170块大田,自然地块平均面积由改革前1.55亩/块增加至改革后7.50亩/块。蕲春县株林镇会龙池村通过“小田并大田”改造,成功引进市场主体经营,将亩均收益从80元提升到400元,年户均增收600余元,村集体实现年增收3.1万余元。
【见证新变化】
★ 湖北鼎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骆百林:蕲艾供应链平台提供良种、良技、良仓等服务,破解了传统蕲艾种植产量低、仓储难、成本高等难题。全县12个烘干点和40个收购点,蕲艾人工种植每亩收益达到2400元,机械种植每亩收益达到3500元。
★ 罗田县九资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峰:罗田县探索在九资河村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破解了总投资7亿元的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项目建设难题,该园区已形成了“制种、种植、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的一条龙中药材产业链,带动罗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4.3万亩,中药材产值突破20亿元。
来源:黄冈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