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12月31日,记者走进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蒿口村,看看这个村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后,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利用紧邻十堰城郊和武当山的区位优势,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在蒿口村乡村振兴数字电商基地,谭荣丽的直播间开播不到10分钟,浏览量就已破万。屏幕后,她的丈夫郝映宏不断刷新数据,回复粉丝留言。在夫妻俩的配合下,订单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飞来。谭荣丽说,在直播间里,99元4条的鱼最多一天能销售500单,销售总金额约20多万元。
蒿口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村,丹江口水库环绕全村。全村有居民2861人,其中一半都是内安移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凭借着丰沛的水资源,这里的人祖祖辈辈以养鱼为生。
郝映宏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他们常年在库区从事水产养殖,拥有2000亩水面、500亩网箱,年收入超100万元。
2014年12月,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汉江十年禁渔,网箱里的鱼不能再养了。为了寻找出路,夫妻俩选择外出打工。尽管漂泊在外,但他们仍惦念着家乡。2022年,一次返乡经历,让他们萌生了做电商的想法。
谭荣丽对记者说:“当时看到村里的橘子、道菊、黄精等土特产滞销,心里很着急,恰巧,丈夫郝映宏的朋友经营了一家直播公司,线上销售产品,每月的销售额是以前5倍以上,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做电商直播。”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长一段时间,谭荣丽发布到网上的视频并没有人观看,直播间人数更是寥寥无几。她就通过2个多月时间去学习,找行业专家指导。因为紧临汉江,土壤肥沃,种植的农特产品较为优质,再加上南水北调水源地这个金字招牌,夫妻俩的直播间终于在第3个月迎来了流量风口。
郝映宏说,通过线上销售和引流,他们把线上的客户引到当地进行体验式消费,现在每月销售额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全年销售额约500万元。
见到真金白银,周边的村民也把自家的农产品送到这里。记者采访时就遇到了家家福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吉全,他送来了8盒山茶油,想通过网络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故土难舍,乡情难忘。越来越多的乡贤能人,正像郝映宏和谭荣丽一样,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献策出力。
马成柱在蒿口村经营着一家生态农庄,每逢周末,农庄都会迎来客流高峰。他告诉记者,周末最繁忙时,曾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餐饮接待一般在1000余人次,为了确保服务质量,农庄还设置了机动岗位,以便灵活调配人手。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马成柱深知家乡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6年前,他靠着在外打工挣得的“第一桶金”,回乡流转土地600亩,依托山水之间的秀美风光,建成了一家集住宿、餐饮、田园采摘、亲子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庄——“小蚂蚁生态农庄”,许多村民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
马成柱说:“蒿口村区位优势比较独特,离武当山和十堰主城区都比较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水位线上升,这里的山水资源更好了,景色也更美了,村里有 30多位大姐专门做服务,钟点工有80多人 ,服务员年收入超3万元,管理层年收入在7万元左右,对于老员工,还给予10%的股份。”
家乡很美,何必远方。为了吸引更多能人返乡创业,当地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蒿口村春有十里桃花长廊,夏有蜜桃、甜杏采摘,秋有千亩田园花海,冬有亲子游戏、室外拓展体验,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帮助周边群众实现旅游收入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
蒿口村党总支书记彭泽洪介绍,从 2012年移民内安工作结束后,该村充分利用城郊区域优势,引进有团建民宿、农副产品加工、生态种植、电商服务等领域的市场主体9家,培育致富带头人20人,走上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路。
山水资源变成富民强村的强大动力,当地村民也深知,保护好青山绿水,就是保住了发展的“命根子”。每周五,村里就常态化开展志愿清漂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一经发布,大家都积极报名参与。
如今,从优质的山水资源中,蒿口村正不断解锁着“致富密码”,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村民彭海斌说,住在库区边上,水清澈、空气好、环境宜人,大家都感觉很幸福!
请输入验证码